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姑苏风光 水乡外婆桥.docx

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姑苏风光 水乡外婆桥.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姑苏风光》

教学目标

1.走进苏南,体验、品味姑苏音乐风情,对比前两节课所学,感受江苏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差异。

2.突出方言在民歌艺术中的重要性,体会不同地区人民唱歌时的情感差异。

3.借助纱巾、水墨画等道具进行艺术编创,进一步体悟苏州民歌意蕴。

4.理解民歌产生、发展、流变的基本脉络,走向更广阔的江苏民歌世界,领略更加多元化的民歌之美。

教材分析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地处长三角洲,这里河汊纵横,湖泊星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其自然风光更是为历代文人所赞誉。本课所学习的《姑苏风光》就是一首借此景而抒发热爱家乡之情的经典苏州民歌。这首歌曲曲调细腻腕转,多用节奏密集的级进并构成起伏较大的波形线条是其旋律行进的特点。歌曲为四句体基础上加重复尾句的五句体。第一句歌词跨用一、二两个乐句,重复句间插入惯用的衬词,这是汉族民歌传统常见的样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一字多音、依字行腔等演唱方法的学习,委婉的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2.初步唱出歌曲独特的江南韵味。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字多音、依字行腔的演唱;

2.歌曲中润腔的方法;

3.用吴方言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江南民歌初入耳

1.教师用语言营造浓郁的江南气息,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师:绵绵的江南雨像泼洒在春天里的香茶,悠悠的水乡路飘荡着丝竹小唱。让我们乘上音乐之船一同走进烟雨朦胧,清秀明丽的江南水乡,开启一场江苏民歌寻乐之旅吧。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撑伞、划船、行走)。

2.出示苏州风光视频,音画结合的方式介绍苏州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江南,感受浓浓江南情韵。通过律动放松身体,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风韵。

学生在音乐、画面中进一步感受苏州的地域特点与人文风情。

运用油纸伞等道具结合漫步、划船等律动,随着音乐进入浓郁的苏州情境。初步感知苏州民歌、民乐与前两课时中所学作品在气质、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音画结合的体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二、视听结合——民歌教学显韵味

1.学习歌词

1)出示《姑苏风光》歌词。

2)用方言朗读歌词。

师:刚刚老师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用的是苏州的吴方言来吟诵的。那吴方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柔软、细腻)。

3)总结吴方言的特点。

师:苏州方言以软、糯、酥著称,所以又被称为“吴侬软语”。

4)出示吴方言的拼音并指导学生用方言朗读歌词。

2.难点之一:一字多音——学习歌曲第一、二乐句。

1)教师范唱歌曲,启发学生用纱巾来表现歌曲的旋律起伏。

方言加上旋律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更有韵味了。

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条纱巾,想想看怎样用它来表现刚才的旋律?

2)随音乐用笔墨在江南画卷中描摹歌曲五个乐句的旋律线。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描绘江南风景的山水画,但这幅画还不够完整,需要我们一起把它共同完成。一二两个乐句,我们勾勒出了柔和绵长的“远山”,第三乐句,水面上架起了座座“石拱桥”,而第四乐句则是桥下的潺潺流水,映衬着远去的乌篷船。

3)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的一、二两个乐句。提示一字多音、倚音的演唱方法。提醒学生用气息表现歌曲的婉转流畅的音乐线条。

3.难点之二:依字行腔——学习歌曲第三乐句。

师:歌词中唱到了哪些江南的景色?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山塘。

用方言朗读并边唱边划旋律线:杭州西湖,苏州有山塘。

启发学生对比:演唱的旋律和方言读音的语调有什么联系?

4.难点之三:变化重复——学习歌曲四、五乐句。

师生接龙演唱。启发学生聆听四、五乐句的特点。

师:四、五两个乐句的歌谱十分的相似又略有不同,你们找到了它不同之处了吗?

5.填词演唱全曲。

6.完整演唱歌曲。

师:有人说音乐是行走的诗篇。刚刚我们用声音和笔墨“画”出了江南,接下来,让我们撑上油纸伞,一起‘行走江南’,演绎全曲”。

学生用普通话有表情地诵读《姑苏风光》的歌词,随后聆听老师方言朗诵的歌曲,辨析差异。

学生通过老师的吟诵了解吴方言的发音特点和发声位置,并根据标注的拼音独立、完整的用方言朗读歌词,体会吴方言“软糯”的特点,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完整聆听民歌《姑苏风光》,体验歌曲情绪。

学生聆听音乐,探索纱巾表现音乐的多种方式:可以绕,可以抛,可以抽等等。

学生呈满天星队形跟随音乐舞动纱巾表现歌曲的旋律线条

学生用手指作为毛笔,和老师一起随着歌声画一画旋律线。初步感受歌曲的五个乐句。

学生学习演唱一、二两个乐句,边画旋律线边演唱,用歌声表现远处的山峦。画、唱相结合,更直观地感知歌曲柔美细腻的旋律线条。

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总结依字行腔的演唱方法:依着说话的腔调来演唱歌曲的旋律,称之为“依字行腔”。并试着用依字行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