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长安城的绚烂春景以及皇家的雍容富贵,展现出宫廷生活的独特风貌,同时也暗寓了作者对时政的讽刺之情。诗的前两句描绘出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用“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尽显春日的生机勃勃;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将笔触转向宫廷,寒食节本禁火,唯有皇帝特许才有例外,“传蜡烛”“轻烟散入”的细节描写,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教材选编此诗,旨在让六年级学生在积累优美古诗词的同时,透过文字感受古代社会生活,培养其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与思维深度。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准确认读、书写诗中的生字词,如“侯”“御”等。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拓展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掌握重点字词的释义,如“春城”“御柳”“五侯”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感受诗中蕴含的对宫廷特权现象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
透过诗句表面,深入挖掘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此诗的复杂心境,感悟古典诗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敏锐感知与深度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知诗意、体会韵律美,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入情入境,拉近与古诗的时空距离,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与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问题引导法: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答案,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春天百花盛开、柳絮纷飞的视频,创设情境,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积累的好词好句。
设计意图:以直观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自然地引出新课主题,同时也为理解古诗中的春景描写做铺垫。
揭示课题:“在唐代,有一位诗人韩翃,他眼中的春天别具一番风味,尤其是在一个特殊的节日——寒食节时,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寒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领略千年前的春日风情。”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读音,注意诗句的停顿与韵律,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范读完毕,引导学生跟读几遍,初步熟悉诗句读音。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榜样,帮助学生规范读音、把握节奏,初步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培养语感。跟读环节强化学生的朗读记忆,使其更快融入古诗学习情境。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同桌间互相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寒食”“御柳”“五侯”“汉宫”等,重点讲解易错生字,如“侯”与“候”的区别,“御”的字义,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书空练习。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与同桌互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生字读音。集中讲解生字词加深学生印象,为理解诗句含义扫清文字障碍,书空练习强化生字书写记忆。
(三)理解诗意,感悟画面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尝试理解诗句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初步理解情况,选取典型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学习习惯,圈画疑难字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难点,提高学习针对性,教师巡视掌握学情,使后续讲解更精准高效。
逐句讲解诗句含义,结合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提问:“同学们,从这句诗里,你们能看到怎样的画面?‘春城’指的是哪里?‘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无处不”强调到处都是,“飞花”即花瓣随风飘舞,这句诗展现出暮春长安城里,繁花似锦、柳絮纷飞,东风吹拂着皇家宫苑的柳树,一片生机勃勃、如烟如雾的迷人春景。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安城春日繁花、垂柳依依的图片,帮助学生具象化理解,让学生带着理解再次朗读诗句,读出春景的绚烂。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剖析诗句,培养形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片直观呈现画面,将抽象文字与视觉形象结合,加深理解,朗读巩固对诗意的感悟,强化情感体验。
讲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提问:“寒食节有什么习俗?这里的‘汉宫’真的指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 腊八粥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 藏戏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设计.docx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7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