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

【202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静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行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行,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行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推断。请用自己的话详细说明作者做出这个推断的干脆依据。

【参考答案】

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试题分析】

考生解答此题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题干中明确说明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推断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看法,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看法。这些观点看法不是读者阅读时的相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

(1)“分析观点看法”指依据文意分析作者情感产生的缘由,分析支撑作者观点的论据。

(2)“概括观点看法”指依据作者对事物或事理的详细描述和阐释体会作者的意思,揣摩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的;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的;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的;……但有一点往往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看法多是文中争论性的句子。大家要留意甄别筛选,以便精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看法。

该考点现在在高考中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为3分。但也有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的,如典例。其常见的考查角度有:①作者对文中人物的看法;②作者对文中事物的观点;③文章的写作目的与主旨;④作者抒发的情感。这一考点经常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详细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把握以下方面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以及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是删繁就简,锁定重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看法,确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大篇幅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争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晰,然后将文中不是干脆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的关键的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看法。

二是留心结语,细致推敲。现在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大多是人物传记,在这样的文章结尾大都有一段争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看法的所在。如例题中结尾处的“故柳宗元曰”,《史记》的文段结尾常有“太史公曰”这样的话,其实这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因此,大家确定要细致审读文章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看法。

三是综合分析,简要概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