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孝文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通过研习不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进而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孝亲的表现。
二、学习材料:
1.白居易《燕诗》
2.白居易《慈乌夜啼》
3.琦君《母心似针插》
4.《论语?为政》节录(见附录)
5.陈耀南《父亲节论慈孝》节录
三、程度:初中
教学活动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下列「孝」字,并向学生解释其含义。
2.学生朗读《燕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诗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双燕爱护子女之情?为甚么?
?为甚么雏燕没有体念父母的关爱之情?是不是只有动物才会这样薄情无义?
?诗末「尔当反自思」一句,作者要双燕反思甚么?
3.学生阅读《慈乌夜啼》,并结合《燕诗》,探讨以下问题︰
?《慈乌夜啼》中,慈乌有甚么行为?为甚么牠会有这些行为?
?作者以哪位古人比喻这只慈乌?试说说这位古人的故事。
?《燕诗》写雏燕飞走,《慈乌夜啼》则写慈乌不肯飞走,诗人藉着两种鸟的不同行为,各表达甚么含
构思和备注
「孝」字,上面为一老人,下面是一小孩,表示尊敬长辈,侍老奉亲之意。在中国文化中的「孝道」,就是指个人对父母长辈自然流露的感情。
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该诗的序文:「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
诗》以谕之矣。」让学生进一步
理解作品。
着学生回家背诵全诗。
可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曾参的事
迹。
2
構思和備註教学活动
構思和備註
意?你对诗人「尔当反自思」的提醒有何反省?
两篇作品都有「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之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抒发感
两篇作品都有「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之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这活动不一定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读后感。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香港重视宏扬孝道的文化,如在税务上设有「供养父母及供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额」,鼓励子女尽供养长辈的责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政策、民生习俗等方面
讨论。
本部分主要突出子女应如何践行孝道。
?《论语?为政》论孝四章中儒家四项孝道「无违(礼)」、父母之忧」、「养与敬」、「色难」所指的
是︰
?琦君失去父母亲的时候,有何感受?事后回想,又有何感受?这与《慈乌夜啼》中的慈乌有何不同?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母心似针插》中有哪些例子违反这句话的意思?你认为这些行为是否不孝呢?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行为呢?
?作者认为现今的中国人「一味抄袭『西方亲子之间的责任义务』的皮毛理论」,却「扬弃了数千年儒家的伦理孝道」。对此你有甚么看法?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论语?为政》节录(见附录),并在课堂上讨论下列问题︰
?在《论语?为政》论孝四则中,依次谈到了「无违(礼)」、「父母之忧」、「养与敬」、「色难」,有人认为这代表了儒家四项孝道,而且难度一项高于一
1以礼尽孝,有所依循2爱惜自己,以释亲忧
1以礼尽孝,有所依循
2爱惜自己,以释亲忧
3全心尽力,孝敬父母
4和颜悦色,内外俱到
?上述四项或以谨守礼制为难,或
以善体亲心为难,或以敬由心发为难,或以容色恭顺为难。同学各言其是,言之成理即可。
3
教学活动
?试参考辞典,辨析以下词语的不同含义:(1)孝养、(2)孝敬、(3)孝顺。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一项最容易做到?哪一项最难?试说明理由。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甚么孔子认为仅是物质上奉养父母是不足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诚敬?
6.着学生阅读陈耀南《父亲节论慈孝》(节录),思考以下各项:
?为甚么陈耀南说「孝道就是厚道,就是人道」?他怎样批评那些主张放弃孝道以求取所谓社会进化的人?
?陈耀南指出「真正的太阳,真正的安老院,只有儿女,才可以供应给父母」。这观点与《论语?为政》节录(见附录)有没有共通之处?
?参考唐君毅《与青年谈中国文化》有关中国人文精神的阐述,试说说你对陈耀南文中「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感恩,没有道义,对他人,对社会,又怎有真正的责任感?」的理解。
?为甚么陈耀南说「子孝父慈,就是其中一项万古常新的理想」?你同意吗?
?综合所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