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春统编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03【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docx

2025春统编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03【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下语文第2单元测试03

范围:第2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2分)同学们将带石旁的“碳”与不带石旁的“炭”常常混用,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意思,将“碳”与“炭”填入词组中。

“炭”指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无色无臭。

(碳)水煤(炭)生灵涂(炭)(碳)酸

2.(3分)学校公告栏上张贴着“全国低碳日”标识,请你任意找出标识设计的一处亮点,并简要评析。

【示例一】标识内圈用“低碳”两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D”和“T”组成,三人手拉手的图案象征着全民携手参与低碳行动。

【示例二】标识下半部分设计成地球的形状,同时又像一艘船,代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推动低碳发展,保护全球气候。

3.(2分)小雨搜集了一副有关“低碳生活”的对联进行宣传,但在整理时把“万物春”和“千秋美”两个词弄混了,请你把它们还原到句子中。

上联:绿化祖国山清水秀千秋美

下联: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物春

4.(8分)宣传册内“低碳生活与绿美家乡”一栏,拟引用诗文名句编写一段话,请你帮助完成。

家乡山水美如诗画,处处“芳草鲜美,①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处处可见“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优美的山水也会引发我们的无限情思,当我们驻足河畔,听到水鸟轻快鸣叫时,会想起《关雎》中的“③求之不得,④寤寐思服”,那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日夜思念;当我们眺望湖面,看到水面烟波浩渺时,会想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⑤欲济无舟楫,⑥端居耻圣明”,那是一种想要从政却无人引荐,只能闲居在家的无奈和惭愧;当我们即将远行,与家乡的山水、亲友挥手作别时,会想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⑦无为在歧路,⑧儿女共沾巾”,那是一种不因岔路分别而落泪沾巾的豁达乐观……青山绿水哺育着我们成长,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应增强环保意识,让家乡的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

5.(2分)身边很多朋友可能会误解,觉得践行低碳生活肯定会降低生活质量,过“苦日子”。倡导低碳生活的你听到身边这样的言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应对。

如果同学开玩笑地说“低碳就是低质”,我会这样应对:【示例】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先进的生活理念,不但不会降低生活质量,反而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6.(3分)小华同学在整理“低碳生活”的学习资料时,发现了一些常见错误,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龟(ɡuī)裂B.缄(zhēn)默

(2)容易写错的字:A.雾蔼B.迁徒

(3)容易说错的话:A.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环境恶化。

B.改掉一些生活陋习,是为了节能减排为目的的。

(1)A.“龟”应读作jūnB.“缄”应读作jiān;

(2)A.“蔼”应写作“霭”B.“徒”应写作“徙”;

(3)A.将“减低”改为“降低”,B.删去“为目的的”(或将“为了”改为“以”)。(每题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7.(2分)这首诗的前两句紧扣“暮春”来写,通过写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纷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了春光已逝、凋零空寂的氛围。

8.(2分)本诗在表现“幽竹”这一形象时使用拟人/反衬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之情和对其不畏春残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A)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①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B)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C)?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④耶?

(选自《石涧记》)

【注释】①亘:横贯。②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石渠之事既穷

课内迁移(既出,得其船)

已经

(2)民又桥焉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架桥

(3)达于两涯

成语解词法(天涯海角)

边,边际

文档评论(0)

云淡风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