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说苑正谏》《贞观政要——君臣鉴戒》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说苑正谏》《贞观政要——君臣鉴戒》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说苑正谏》《贞观政要——君臣鉴戒》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仁人之所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戇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说苑·正谏》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

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虽臣之事君无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当缘恩之厚薄,然则为人主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

窃观在朝群臣,任之虽重,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节义不立,则名教不兴。名教不兴,而可与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唐、虞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虑之乎?

又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矣。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上下相疑,则不可以言至治矣。夫以一介庸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寄同鱼水。若君为尧、舜,臣为稷、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诚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

太宗深嘉纳之。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

其能开至公A之道B申C天下D之用E非惟高位F厚秩G在于礼之H而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使……危险,使动用法,与《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

B.文中“未之有也”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特点不一致。

C.所以,用来……的,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的“所以”意思一致。

D.殆,危险,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不可强行劝谏,强行劝谏会危害自身,并导致谏言不被采用,所以他选择委婉劝谏。

B.对于齐景公的问话,晏子并未正面回答,而是从君主的角度回答,突出君主的态度在君臣关系中的重要性。

C.唐尧、虞舜每天都战战兢兢,越来越谨慎,是因为他们深知百姓的力量,唯恐自己在礼义方面做的不够。

D.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的同时,向其描绘了超过三皇、五帝的美好愿景,最终获得了唐太宗的高度认可。

13.把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仁人之所不为也。

(2)窃观在朝群臣,任之虽重,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

14.“君臣契合,寄同鱼水”是古之君臣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此境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10.答案:BEG

11.答案:B解析:都为宾语前置句

12.答案:A解析:混淆观点

13.(1)(臣子)多次劝谏而君主不采纳,就应该离开;如果还不离开,就会危及自身。危及自身是仁人所不愿做的。(得分点:“三谏”译为“多次谏言”1分,“去”译为“离开”1分,判断句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私下观察朝中的大臣们,(他们)虽然责任重大,但受到的信任不深,就会怀疑自我。(每句1分)

14.答案:①臣子劝谏时采用恰当的方式;②君主善于采纳谏言,并且足够信任臣子;③君主以礼待臣,臣子以忠事君,君臣齐心协力。(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易经》中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意思是臣子之所以不畏艰难,反复劝谏君主,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希望纠正君主的过错,弥补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错和失误,是国家走向危亡的根源。看到君主有过错而不劝谏,就是轻视君主的危亡。轻视君主的危亡,是忠臣所不忍心做的。臣子多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