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明史英宗本纪——秋七月己丑》《英宗之北狩也,王振导之》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明史英宗本纪——秋七月己丑》《英宗之北狩也,王振导之》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明史英宗本纪——秋七月己丑》《英宗之北狩也,王振导之》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下诏亲征。吏部尚书王直帅群臣谏,不听。癸巳,命郕王居守。是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与瓦剌战于阳和,败没。甲午,发京师。乙未,次龙虎台。军中夜惊。丁酉,次居庸关。辛丑,次宣府。群臣屡请驻跸,不许。丙午,次阳和。八月戊申,次大同。镇守太监郭敬谏,议旋师。己酉,广宁伯刘安为总兵官,镇大同。庚戌,师还。丁巳,次宣府。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没,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救之,至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帝北狩。甲子,京师闻败,群臣聚哭于朝,侍讲徐珵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节选自《明史·英宗本纪》)

材料二:

英宗之北狩也,王振导之,振之罪不可追矣。然振之罪,在于激变,而不在于奉上皇北行也。当是时,六师新败,九塞震惊,人心惶惶,莫知所措。上皇以万乘之尊,身陷虏庭,其辱国之甚,搔擢发不足以数。而振以一人之身,任天下之怨,举朝之士,皆欲食其肉而寝其皮。然使当时无振,上皇必不北狩乎?曰:不然。上皇之北狩,非振之所能致也。振不过逢迎其欲,而赞成之耳。使上皇能察奸而远佞,恤众而节用,虽有振之导,亦何至于败?故上皇之北狩,虽由振之导,而其所以致此者,则上皇之自取也。然振之罪,终不可追矣。何则?振以刑余之人,恃上皇之宠,擅作威福,紊乱朝政,致国家之祸,其罪固不容诛。而其激变之罪,尤为可杀。当也先之入寇也振挟上皇亲征其意本欲邀功以固宠而不知兵凶战危,非可尝试。及其败也,又不能死节,而挟上皇以走,致上皇陷于虏庭,其罪之大,虽死有余辜。故振之罪,不可追也。

(节选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也先之A入寇也B振挟上C皇亲征D其意本欲邀功E以固宠F而不知兵凶G战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与《鸿门宴》“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

B.“擢”,提升,与《陈情表》“过蒙拔擢”的“擢”意思相同。

C.“致”,导致,与《屈原列传》“三致志焉”的“致”意思不相同。

D.“死”与《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哀”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与瓦剌交战失利的消息传回京城后,英宗亲征,但依然没有挽回败局,还带来了朝堂的震荡。

B.英宗亲征兵败后,群臣在朝堂上痛哭,不久郕王监国,登上帝位并尊尚未驾崩的英宗为太上皇。

C.英宗由于没有听取臣下多次请求停军驻扎的谏议,以至于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围困,全军覆灭。

D.有关明英宗战败一事,两则材料在叙述上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描述史实,材料二侧重探究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帝北狩。

(2)虽由振之导,而其所以致此者,则上皇之自取也。

14.“英宗之北狩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0.BDF11.B12.C13.(1)壬戌日,军队溃败,几十万人死亡,皇帝(明英宗)被掳往北方。

(2)虽然是由王振诱导的,但导致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其实是英宗皇帝自己造成的。14.①王振作威作福,扰乱朝政,挟持英宗是明英宗被俘的原因之一。

②明英宗不听谏言,一意孤行。

③明英宗宠幸奸佞,不体恤臣下,不节约用度是造成这场祸事的主要原因。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也先入侵时,王振挟持英宗亲自出征,他的本意本是想邀功以巩固自己的宠爱,却不知道战争凶险。

“也先之入寇”,主谓结构,语意完整,“也”为句末语气词,故应在B处断开。

“振挟上皇亲征”,是兼语句,“上皇”既是“挟”的宾语,也是“亲征”的主语,句意完整,其后停顿,故应在D处断开。

“其意本欲邀功以固宠”,主谓宾结构,“其意”为主语,“欲”为谓语,“邀功以固宠”宾语,句意完整,故应在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夜里军中发生惊扰。/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B.错误。意思不同。拔(头发)/提拔。句意:就算拔光头发来计数都不够啊。/受到过分提拔。

C.正确。导致/传达,表达。句意:并不是王振一个人所能造成的。/再三传达(表达)这种想法。

D.正确。都是为动用法,为……而死/为……哀伤。句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