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太平御览》《朱子语类——司马迁才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太平御览》《朱子语类——司马迁才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太平御览》《朱子语类——司马迁才高》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京杂记》曰:“司马迁发愤作《史记》一百三十篇,先达为良史之才。其以伯夷居列传之首,以为善而无报也;为《项羽本纪》以据高位者,非关有德也;及其叙屈原、贾谊,辞旨抑扬,悲事不避,亦一代之伟才。”

班固《典引》曰:“永平十七年诏曰:‘司马迁著书成一家,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讽刺贬损当代,非谊士也。’”

又《魏志》曰:“明帝问王肃:‘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又晋张辅尝著论,论班固、司马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惟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鉴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又迁为苏秦、张仪、范雎、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辩士则藻辞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节选自李昉《太平御览》)

材料二:

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率。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

《史记》亦疑当时不曾得删改脱稿高祖纪记迎太公处称“高祖”此样处甚多。高祖未崩,安得“高祖”之号?《汉书》尽改之矣。先生①曰:“某尝谓《史记》恐是个未成底文字,故记载无次序,有疏阔不接续处,如此等是也。”

(节选自黎靖德《朱子语类》)

【注】①先生:指朱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史记》亦疑当时A不曾B得删改C脱稿D高祖纪记E迎太公F处G称“高祖”H此样I处甚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曾经,与《六国论》中“赵尝五战于秦”的“尝”意思相同。

B.举,全,与《过秦论》中“南取汉中,西举巴、蜀”的“举”意思不同。

C.因,接续,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因之以饥馑”的“因”意思相同。

D.“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的“之”与“安得‘高祖’之号”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杂记》中指出司马迁把伯夷放在列传的第一位,是因为他认为伯夷心善却没有得到回报;他把项羽放在帝王本纪中,与项羽的德行无关。

B.刘向和扬雄都赞美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他们认为汉武帝削去自己和汉景帝的本纪,之后又将司马迁关入蚕室,是因为怨恨司马迁。

C.张辅认为班固比不上司马迁,一是《史记》详略得当,二是《史记》选材典型,三是《汉书》诋毁晁错,有伤忠臣之道。

D.《史记》的风格和《汉书》不同,《史记》存在一些纰漏,例如在刘邦尚在世时便使用了“高祖”这一谥号,《汉书》对此进行了修正。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讽刺贬损当代,非谊士也。

(2)故述辩士则藻辞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14.王肃和朱熹对《史记》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0.DGH

11.C12.B

13.(1)名声传扬到后世,至于自身遭遇宫刑的原因,是他用隐寓讽喻的文辞讽刺贬斥当时的君王,不是一个忠臣义士。

(2)所以他记述辩论家的时候就辞藻华丽,记叙真实的历史事件时,又暗自考核名誉与礼法,这就是司马迁被称为优秀的史官的原因。

14.①王肃认为司马迁记叙历史,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赞同刘向、扬雄认为《史记》记录的都是史实的观点。

②朱熹认为《史记》风格疏朗明快,是一部尚未定稿的作品,存在较多不周密、不接续之处。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都是关于对司马迁或《史记》的评价。材料一肯定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但也提到有人认为司马迁因受刑而微文讽刺贬损当代。材料二认为司马迁才高识高但粗率,《史记》存在记载无次序、疏阔不接续的问题。总体来说,《史记》的价值不可忽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史记》也疑似当时并未在删改和润色后最终定稿。在《高祖本纪》中,有一处提到迎接太公时使用了“高祖”的称呼,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

“《史记》”是主语,“疑”是谓语,“当时不曾得删改脱稿”是宾语,主谓宾结构完整,所以D处断开;

“高祖纪记迎太公处”是地点状语,可独立成句,所以G处断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