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壤课件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秸秆还田

①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了土壤养分,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②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

③能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④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

⑤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翻耕

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

清洁耕层表面,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翻埋的肥料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

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免耕;轮作;排水与灌溉?

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修整土地

如坡改梯田,从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使坡地变为梯田和台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的生产条件。;1、红壤的改良

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

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炭

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造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施用农家肥,增施有机肥;

掺入熟石灰,降低酸度;

掺入沙子,改良土壤性状;

种植茶树等耐酸性的作物

;2、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合农耕。但对黑土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使土壤肥力流失,因此要可持续利用黑土,注意培肥。;3、耕作层变浅

原因:

在长期不深耕深松和机械耕作碾压、践踏条件下,耕地土壤耕作层由过去的20~30公分变为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位置上移并加厚。

危害:

“犁底层”成为坚硬深厚的阻隔层,阻碍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减少,抗旱性能下降,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营养状况恶化。

措施:

种养结合;深耕深松。;4、土壤有机质减少

主要原因:

①???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缺少秸秆还田,不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②是超量施用化学氮肥,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频繁的表土耕翻,则加剧了土壤碳的耗竭,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危害:

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恶化,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传病害加剧,土壤净化能力减退等。

措施:

合理施肥;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种植绿肥植物;换土。;5、土壤板结:

原因:

①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②长期过量偏施大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③镇压、翻耕、浇水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破坏。

危害:

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

主要措施:

合理施肥、秸秆还田;合理灌溉;①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自然原因;“两会”期间,土壤污染治理受到了热议。最近的一份全国性土壤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其中耕地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原因:

大气沉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农药化肥施用。

措施: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确立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减排”: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提高(重金属)资源和废弃物的利用率;

③“治污”: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技术性的修复土壤。

④换土和翻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