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1.??诗中极言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旨句是________。2.??选出对该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以下是08年南充中考题)3.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5.曲的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6.(09年潍坊)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答案:1.峰……路?兴……苦??2.D3.曲牌名?曲题4.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5.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6.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澎湃的气势。17.饮酒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境,也就是指隐居生活。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远
其实就是心远地自偏所带来的任意自得的生活意趣.(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了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肃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地意趣。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辨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7)下列对《饮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18.(2011·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5分)行路难(其一)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