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摘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游客的出游条件得到极大
改善,大众旅游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的背景下,旅游业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平衡性和协调性成为人们关注
的重点,对于区域旅游要素发展差异的研究也已经被不断提起。本文基于空间错
位理论,运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二维组合矩阵以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
试图探索出上海市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流两种要素之间的空间发展差异格局
以及影响旅游要素空间错位演变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空间错位现状提出建设性意
见,以期能进一步促进上海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表明:
(1)从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旅游流的时间分布来看,上海市旅游资源吸引力
以及旅游流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特征均为“上升-下降-上升
M
-下降”的“”型,说明上海市整体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流之间具有高度的
相关性,增加了本研究的逻辑性。其次,从空间分布上看,上海市各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吸引力以及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力均
呈现“东北-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分布格局;而旅游流发展水平较高
的地区集中在中东部和西北部,说明区域内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旅游流之间在空间
上已经呈现出差异。(2)从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旅游流重心分布来看,旅游资源
吸引力重心点分布整体呈现“西南-东北”走向;旅游流的重心点基本呈现“西
-东”的走向。从时间演变上来看,2014-2016年,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旅游流
重心点均在自西向东迁移,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重心迁移幅度更大,旅游资源吸
20172019
引力与旅游流之间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年,旅游资源吸引力重心
迁移方向向东北方偏移,二者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2020-2022年,旅游资源
吸引力和旅游流重心迁移呈现反向发展的趋势,空间差异不断扩大。(3)通过
整体空间错位指数可以看出,上海市各区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流整体空间错位
类型以正向、中低错位区为主。正向错位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的中东部以及西北
部,高错位区包括闵行区、嘉定区以及浦东新区,负向错位区则分布在中西部,
高错位区包括黄浦区以及静安区。从空间错位指数累计绝对值上看,各区空间发
展差异基本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4)结合二维组合矩阵
来看,2014年,上海市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流处于同步水平的地区数量超过
1/2,说明上海市各区旅游要素的空间错位情况相对稳定。2017年,各区旅游要
素空间错位的情况发生变化,同步区数量下降,正向偏离区数量增加,各区空间
错位现象出现加重趋势。2019年,同步区数量未发生变化,但除浦东新区外其
I
摘要
他同步区的旅游要素发展水平均出现下降,多数地区旅游要素空间发展差异开始
缩小。2022年,偏离区旅游要素发展差异扩大,空间错位情况进一步加深。(5)
通过空间错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了资源开发、经济水平以及旅游服务是
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流空间错位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资源开发以及旅游
服务水平对空间错位呈现正向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向作用。针对该类
问题,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对正向错位区,第一,增加旅游要素的投入,扩大旅
游效益产出;第二,扩大影响力的辐射范围,激发负向错位地区的旅游潜力。对
负向错位区,第一,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价值,打造独特性、高品质旅游资源;
第二,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关键词: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流;空间错位;影响因素;
II
Abstract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andsociety,aswellasthec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2,4--二芳基--6--苯乙烯基嘧啶和2,4--二芳基苯并[4,5]噻吩并[3,2--d.pdf
- “互联网+教育”助推新高考高中生选科的行动研究——以甘肃省G中学为例.pdf
- “双碳”目标下中国星级饭店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pdf
- “思问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pdf
- 《YCT标准教程》英国本土适用性研究——以伦敦克里斯小学为例.pdf
- 《柏拉图式关系:依恋科学如何帮助你建立并保持友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pdf
- 《春秋》《左传》女性书写比较研究.pdf
-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插图设计研究.pdf
- 《解放日报》对陕甘宁边区优待抗属工作的宣传研究.pdf
- 《左传》“东夷”诸国书写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