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22-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快;苦闷哀痛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固然,天地万物不会欢快,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观看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欢快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欢快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四周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风光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由于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赏识并为之感到快活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风光对客体,主客体是分别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地;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抖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缘由是怜悯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缘由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仿照”。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依据切身阅历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大事。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怜悯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四周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怜悯,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愿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由于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逝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欢快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欢快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赏识中,触生出千种心情、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风光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毁灭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缘由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仿照”,这种观点不行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四周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全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5.2新时代的劳动者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doc
- 全国版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参考专题练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含解析.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课第1框追求智慧的学问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202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学案必修4.doc
-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素养检测十九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二美苏对峙_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3.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案部编版必修21.doc
- 2024年十二月份《陈情表》在商业计划书写作中的修辞应用探析 .ppt
- 2024年第1季度具身交互技术提升课件情境沉浸感 .ppt
- 2024年12月教育技术伦理委员会审议古典课件改编方案 .ppt
- 2024年8月精装修房质量验收标准与赔付机制双升级 .ppt
- 2024年3月教育督导新规与传统德育课件审核标准碰撞 .ppt
- 基于因果推理的心理安全教学优化(2025) .ppt
- 2024年10月份口述历史项目:奏疏传统与当代民意表达课程 .ppt
- 2024年4月份非接触式手势识别在声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pt
- 2025年份一月份危机领导力培训项目移植古代文官的陈情智慧 .ppt
- 2024年10月文化记忆理论下《陈情表》集体认同建构路径 .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