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陕西省地方标准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袋料栽培
编制说明
主导单位:汉中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二零二五年三月
目录
一、工作概况1
(一)任务来源1
(二)目的意义2
(三)标准主导单位及参与单位3
(四)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4
(五)主要工作过程6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7
(一)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7
(二)标准主要内容8
(三)标准修订内容说明10
三、实证研究12
(一)标准验证方法12
(二)标准验证过程12
(三)标准验证结论13
四、知识产权说明13
五、采标情况13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15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5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袋料栽培
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一)任务来源
食用菌产业具有易栽培、见效快、资源利用率较高等特点,是带
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我省
食用菌产业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黑木耳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生产模式不断优化,生产水平迅速提升,产量效益显著提升。
黑木耳是陕西仅次于香菇和平菇的第三大食用菌,2023年全省
黑木耳总产量13万吨,产值11.7亿元。近年来在全省千亿级设施
农业工程及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下,木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黑木耳
生产、加工及流通已成为我省山区群众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2020年4月20日,正在陕西考察的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柞水木耳”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认
可,并作为工作经验向全国交流。
2017年,由汉中植物研究所主导制订的《黑木耳标准综合体》
DB61/T1113.1~5—2017,立足于我省黑木耳产业发展需求,分别
1
从产地环境、菌种生产、段木栽培、袋料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
为我省黑木耳生产提供技术标准,对于推动我省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栽培模式的不断
创新,本标准在先进性、适用性方面与生产实际产生了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黑木耳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和规范黑
木耳生产整体技术水平,提高陕西黑木耳质量及市场知名度,标准主
导单位汉中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汉中植物研究所)联合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食用菌中心、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汉中市农
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
技术推广单位,向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对《黑木耳标准综合体》
DB61/T1113.1~5—2017进行修订。《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第4
部分:袋料栽培》被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2024年第二批地方
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SDBXM180-2024,该标准替代DB61/T
1113.2-2017《黑木耳标准综合体第4部分:袋料栽培技术规程》。
(二)目的意义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r)又称木耳、光木耳,属于担子
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在我国29个省份均有分布,
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
药用价值,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痛等功效。黑木耳属胶质体,具有
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吸收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杂质并排出体外,
2
是从事采煤、纺织、化工等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
长期以来,我省黑木耳生产一直遵循着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种植模
式。这种模式下,种植户大多凭借过往经验开展生产活动,缺乏统一
且科学的生产技术指导,在种植过程中的管理也较为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