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pdf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辛弃疾(南宋)

一、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

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十分快,弓箭像雷霆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

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三、解题:

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陈同甫是陈亮的字。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

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这首词写的是

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

爱国热情。“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

四、赏析

《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

化身。

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开头两句写军营里

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

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

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

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

出征,预示了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1/4

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

的神情。

“可怜白发生!”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

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句“醉里挑

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全篇都是极为热烈兴奋的语句,而结尾“可怜”五字,却急煞急转,形象全非,可怜”

的是在大敌当前、民族危难日益深重的关头,把一个以身许国的志士从他的战斗岗位上撤

下来,置于无所用其心的闲散境地;“可怜”的是一生理想化为泡影,“最后一句使全首词

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

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五、写法

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

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

变是第二片的开头)。

六、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

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

轩长短句》。

七、写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

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陈同甫,名亮)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

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

2/4

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

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八、中考真题

1、(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

文档评论(0)

霞光满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