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肩关节移位复位手法
临床表现:
1、疼痛表现和发展:
多表现为牵拉痛和酸痛,活动时出现疼痛或加重(第一阶段,简单的错位);
肩部僵硬,活动受限(第二阶段,肩周可能已经出现粘连,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或被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受限,以侧举,内、外旋和手的后背限制最为严重;);
肩部常感疼痛,夜晚加重(第三阶段,关节变性,关节损伤时间过长,关节内部的结构也产生了损伤,除了复位,还需要修复关节腔);
2、受凉可诱发疼痛或加剧;
3、活动受限:注意与半脱位的受限区分;
半脱位的活动受限是由于关节卡压,无法上抬,但粘连造成的受限是由于疼痛而不能上抬;
发病原因:
1、慢性劳损(最常见):一般性的工作造成的损伤较少,经常性使用肩关节做大幅度运动的人群、受力较大(经常搬抬重物,托举重物)等情况更容易出现损伤;
粘连性肩周炎:一般都是由普通肩周炎发展而来(关节错位或损伤后,韧带损伤形成炎症);若普通肩周炎还未完全恢复,又形成新的损伤,韧带重复损伤,炎症反复发作形成粘连;
出现肩周炎之后,完全恢复之后再进行工作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损伤肩关节的活动;
2、气温骤降或寒凉疼痛加重:不仅是肩关节原因,颈椎可能也出现了问题;
3、急性损伤(拉伤,扭伤,挫伤等)导致错位;
肩周炎重点在筋:找痛点所在经筋;
重点处理手太阴、手太阳和足太阳经筋所过肩关节周围的筋结和痛点;
①手太阴经筋:
腋窝前:腋前这一部分的筋,慢慢理软;
延锁骨下缘寻找最痛的点理开;
②手太阳经筋:
腋下:手臂上抬,延腋前大筋向腋窝中间找,最痛点(轻轻理);
肩颈直角:从耳后乳突垂直向下推;
③足太阳经筋(肩不能举):
胸6-9痛点:(在第七胸椎周围找痛点;
肩胛内上角;
肱骨内旋复位:
1、诊断:对比肩窝深浅;
患者取坐位,询问患者症状,确定患侧;
术者于患者身前,找到患者两侧肩窝位置(手臂前平举,沿手臂内侧滑动,一直到与身体交界的直角处);
术者双手轻轻点按住肩窝,按压对比深浅;,
如果患侧肩窝深:内旋;
如果患侧肩窝浅:外旋;
复位:
①肱骨内旋(肩窝深):
→术者一手搭在患者肩膀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术者力量较小可以双手握住腕关节);
→握住患者手腕向斜下方牵拉(用身体的力量),牵拉开后将患者上肢向外旋转至极限并固定(保持牵拉的角度和力度,不活动上肢,将上肢向内拧转);
→保持牵拉力和拧转的角度,带动患者上肢向外画圈(大幅度);
→操作后再次对比两边是否基本一致或症状缓解,如未缓解可再做一次;
②肱骨外旋(肩窝浅):
→术者一手搭在患者肩膀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术者力量较小可以双手握住腕关节);
→握住患者手腕向斜下方牵拉(用身体的力量),牵拉开后将患者上肢向内旋转至极限并固定(保持牵拉的角度和力度,不活动上肢,将上肢向外拧转);
→保持牵拉力和拧转的角度,带动患者上肢向内画圈(大幅度);
→操作后再次对比两边是否基本一致或症状缓解,如未缓解可再做一次;
肩胛骨高低复位手法:
肩胛骨复位手法不是调理高低肩的手法;
1、诊断:
→患者取坐位,询问患者症状,确认患侧;
→术者患者身后,找到患者肩胛冈;
→术者两手拇指水平放置在患者肩胛冈上,对比两侧高低;
2、复位:
①肩胛冈高;
→术者用手指或者手掌轻轻向下点按或推住肩胛冈;
→嘱患者自主活动上肢,从前往后缓慢做画圆运动,多旋转几次;
→反复做几遍对比感觉两边高低基本齐平即可
②肩胛冈低(由于筋的紧张,将肩胛骨拉了下来);
→患者将患侧手臂后背,使肩胛下角翘起打开(如打开角度不够大,可一手将患侧肩胛角轻轻向内推动,使肩胛角翘起,让肩胛骨打开角度更大);
→术者另一手沿着肩胛骨内侧轻轻往里面塞肉,反复做几遍(用指腹从肩胛骨内侧沿着空隙一点点塞);
→操作后再次对比,两边高低齐平或症状缓解即可;如未缓解则可再进行复位;
注意事项及日常防护:
1、手法要点及调理周期:手法轻柔,力度柔和,动作缓慢,以患者承受为度;患者的调理周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而定,顽固性疼痛可以适当延长;操作时手法视情况可多做几次,操作完后对比两边基本齐平或症状缓解即可;
2、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先处理附近经筋,将局部进行放松处理,疼痛缓解后再进行正骨;
3、粘连性肩周炎,一定要配合艾灸:
艾灸点位:
①肩窝;
②侧面,手臂平举,三角肌上方的凹陷;
③手臂平举,三角肌后方的凹陷(小艾条温灸,灸到发红);
4、患者自主活动进行旋转运动复位,如果患者严重到无法自主活动,术者可以辅助患者进行旋转运动达到复位效果;
5、骨折、骨裂、全脱位情况,不可直接正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