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是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改变国民精神,唤醒民族自觉,是鲁迅先生毕生的追求。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他如匕首似投枪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鲁迅的作品,可以说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呢?可以从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收录的是鲁迅后期的杂文,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个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且”,取“界”字的下半部分“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背景资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其时,“九一八”事变已经三周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已向关内步步进逼,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国民党的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又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主义论调。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9月25日,也就是他53岁寿辰之时,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五单元■语言运用积累重点字词,学习杂文和驳论文的相关知识,掌握其语言风格。■思维能力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审美鉴赏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文化自信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及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然而在90年前,有些人却散布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言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踏进了中国,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散布这样的言论会瓦解中国人民的斗志,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写了这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一起去感受鲁迅的革命精神。导入形式1:鲁迅先生写过很多文章,他的小说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的“呐喊”与“彷徨”;他的散文与他一起在失落中“朝花夕拾”,静静地回忆过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感受他文字的力量,看先生如何将手中的笔,变成有力反击敌人的枪。导入形式2: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改变国民精神,唤醒民族自觉,是鲁迅先生毕生的追求。导入形式3:第一课时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主要作品名字籍贯名:周樟寿,周树人籍贯:浙江绍兴字:豫才鲁迅(1881—1936)社会文化身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奠基人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作者介绍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里被称为“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且”,取“界”字的下半部分“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特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第23课《范进中举》.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4. 三顾茅庐 第1课时.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一课时.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3单元 14. 诗词三首.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4单元 16. 我的叔叔于勒.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单元写作 论证要合理 (5).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11课《岳阳楼记》 - 第一课时.ppt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4单元 17. 孤独之旅.ppt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