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Ca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

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Ca的一些作用,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

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维系着细胞的生理功能。钙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发挥作用,其

作用方式类似于激素的第二信使,因此有人称之为“生物学信使”。血浆中的钙离

子浓度虽比细胞内高千倍以上,但比起骨骼和其他组织来说,还是很少的。但它

存在于身体各部分,是调节体内钙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些钙离子,通过

平衡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神经、肌肉、凝

血机制,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

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

2+

一Ca与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整合作用

当神经冲动抵达神经末稍时,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和离子转移,钙离子由细胞

膜外进入膜内,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起来,然后小泡与突触

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就释放到突触间隙内。在这一

过程中钙离子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即细胞膜内外的钙

离子浓度差下降,则神经递质释放就要受到抑制,而增加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差,

则递质释放就增加。所以,钙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数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递

质释放量的。钙离子是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的必要因素。钙离子有两方面

作用:一方面是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小泡移动;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

的负电位,便于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而发生融合。

神经递质释放后,穿过突触间隙,激活突触后受体,这是突触后整合作用的

第一步。整合作用的一部分经由亲离子受体的开放产生电位变化直接总合而发生

在质膜水平;而另一部分额外的、重要的突触后整合作用通过信号级联发生在细

胞内,这些信号级联控制着多种代谢过程和生物合成过程,进而调节长时程神经

元反应,如调节突触强度、神经元兴奋性和调控蛋白质合成,Ca+在所有这些过

2+

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控制膜通道的许多依赖Ca的信号、长时程突

触可塑性及基因表达都被详细描述过。ER在信息的突触后处理过程中有特殊的

作用,因为ER是个通用的、发信号的细胞器,能够把新产生的信号和正在进行

的细胞进程进行整合,如将蛋白质合成及翻译后修饰和多种分子的细胞内转运进

2+

行整合。依赖于内膜Ca的兴奋性,ER密切参与在高度极化的神经细胞的末梢

远端突触后部位产生的信号传递。这个ER参与的信号传播对突触活性与基因表

达之间的偶联尤为重要。

2+

二Ca与血液凝固

凝血开始到形成凝血酶之前为止,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系统组成。内

源性(血液的内在性)凝血机制,为血液的单独过程。血液与异物表面(血管壁

的胶原纤维等)接触时,所谓接触因子的第XII因子和第XI因子就被激活,当

第VI因子被激活后,它再使无活性的第IX因子活化。另一方面,血小板也在

异物表面上粘着、凝集,并引起血小板变性(viscousme-tamorphosis)释放血

小板第III因子。紧接着血浆中第VIII因子和钙离子与这些有活性的第XI因子

和血小板第III因子发生反应,把无活性的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再和血小板

第III因子作用于第X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以上为内源性凝血的第

一步、第二步的机制,但第一步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关于第二步,有把凝血酶

原被激活为凝血酶作为第二步的,不过也有把第X因子被激活以后的变化列为

凝血的第二步的学说。外源性(组织起源性)机制,是组织液进入血液的过程,

组织液中的有效成分促凝血酶原激酶和血浆中的第VII因子作用,使第X因子

激活;第V因子和钙离子再协同地使活化的第X因子作用于凝血酶原。

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

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钙离子作用于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异亮

氨酸的键发生断裂而形成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

由于凝血酶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分子中α键与β键间的精氨酸-甘氨酸键被断裂,

并释放纤维蛋白肽A和B,生成纤维蛋白

文档评论(0)

麒麟瑞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