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www.5y
kj.co
m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
体会作者的情怀。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很多写山水的诗。现在
大家回顾一下。教师提示如:《山中杂诗》、《送灵澈上人》、
《滁州西涧》、《望庐山瀑布》等诗,这些诗既表达了诗人对
山水的热爱又表达了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
写山水的佳作,看看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请学生们看图欣赏,听老师配
乐范读课文。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
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教师提醒学生
用笔标出不确定的读音。全班解决。
请个体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字词读准后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三、
重点品读课文
1、教师:有人说陶弘景的就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我
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多媒体显示: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
猿鸟、夕日、沉鳞)
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
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
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
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
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
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请全体同学边体会边朗读片段
2、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
全体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若干,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发
表意见。最后全班明确: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
愉悦之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
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
之意溢于言表。
(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
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
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
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
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
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
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
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
人又称之“仙人”。
四、
拓展延伸
学生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
(链接妙诗欣赏)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
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
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
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
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
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
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
可自怡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