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两汉史学传统文化的不竭渊薮.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汉史学:传统文化的不竭渊薮

王健

2012-10-2911:17:16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06月28日16版)

汉代作为我国中古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成就

卓著,开创了文化盛世,而且构筑了中古史学巅峰。打开两汉史籍,人们在追溯

那个文明高涨时代的王朝递嬗、社会盛衰等宏大历史进程的同时,值得再三品味

的,还有极富创造力的雅言俚语,林林总总的传奇人物,悲欢离合的生活轶事,

不胜枚举的文化掌故。这些历史遗存的精华,无不融汇到历史长河中,蔚为传统

文化的不竭渊薮。这里仅以语汇、掌故和文化母题为例,对此作一简略的历史考

察。

语汇作为语言符号的聚合体,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基本表意工具,有着极强的

传承性和扩散性。两汉是中古文化创造力奔涌勃发的时代,两汉史学所积淀的新

语汇蔚为大观,它们植根于特定的时代土壤和文化语境,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

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史记》、《汉书》的语言建树,受到历代极高评价和广泛推重,清人张之

洞赞誉两书云:“古来词章,无论骈散,凡雅词丽藻,大半皆出其中,文章之美,

无待于言。”《史记》、《汉书》中许多词语如“实事求是”、“移风易俗”、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运筹帷幄”、“萧规曹随”、“不入虎穴,焉得虎

子”等均率先创意,传播久远。

品读《后汉书》不难发现,范晔笔下的东汉文化,其语言特色与前代又有不

同,尤为儒雅的文辞俯拾即是,如刘秀所讲的“置之度外”、“有志竟成”、“克

己奉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披荆斩棘”、“疾风知劲草”、“旗鼓

相当”、“差强人意”、“推心置腹”、“得陇望蜀”、“敝帚千金”、“乐此

不疲”等,字字珠玑,妙不可言,时至今日他还享有“语言大师”的美誉。

来自前四史中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汇,不仅生动鲜活,而且几乎每一个词本

身都承载着一段曲折动人的历史。这些成语的形成,固然归功于秦汉名人“脱口

秀”功夫,但只有被史家给予二次加工,并被记载下来留存到史学经典之中,才

真正激活语汇的魅力,使它们获得永恒的生命。

两汉掌故也是一种象征、比喻和说事析理的古典文化符号,不仅在历代典籍

中转载流传,到了明清时期,更是逐渐渗透到民间蒙学读物中。例如明代萧良有

编纂的《龙文鞭影》中辑录了源自秦汉史事的大量掌故,如颂扬开国名臣的萧收

图籍、曹参辅政、周勃安刘、营军细柳;咏叹清官的召父杜母、悬鱼羊续、朱

折栏、强项董宣;记叙文人逸事的匡衡凿壁、班固勒铭、梁鸿五噫、许子无双;

记载重大事件的楚英信佛、杨震四知、耿恭拜井、投笔班超等。这些汉代典故作

为民族记忆,通过启蒙教育的渠道,在一代代学子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

随着历史的推移,两汉语汇中的很多精华成分不仅积淀在传统语汇的宝库

中,而且还活跃在今天的日常生活里,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频度和丰富的指代意

义。

再说文化母题。母题(motif)是一个外来词,一般认为是指“一种反复出

现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因素,是为了揭示和描述民间叙事作品存在着各

种类型化现象而形成的一个术语”,“它以类型化的结构或程式化的言说形态,

反复出现于不同的文本之中;具有某种不变的,可以被人识别的结构形式或语言

形式。”

在传统文化领域,从雅文化中“秦关汉月”的咏史诗作、俗文化中“楚汉相

争”之类的讲史说唱话本,到历代戏曲中《霸王别姬》等名作,两汉史学所记载

的史事,成为千余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母题和创作资源。

“咏史诗”是传统诗歌中一种源远流长的体裁。取材于秦汉的历代作品不胜

枚举,其中的大宗主题是吟咏王朝兴废,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墟,

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还有一类主题是咏叹人

才遭际,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

肯过江东。”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

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再如感慨昭君和亲命运的,杜甫《咏怀古迹》:“群

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还有

追怀汉朝鏖战北疆的,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凭吊秦汉史迹,抒发王朝兴亡、世事沧桑的历史感慨,表达扬善除恶的社会

理想,鞭挞黑暗暴政,企盼开明盛世,是这些咏史之作最常见的主题。在咏史诗

中,秦朝君臣多充当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