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第20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
(一)不同河段的侵蚀地貌差异
不同的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异。流水对地面的侵蚀有3种方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这3种侵蚀都是沙、砾石和滚石在流水中沿河底搬运时产生的磨蚀。
方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含义
向河流源头侵蚀
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
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1、溯源侵蚀与地貌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挖墙脚”),而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堆积较少,因此在河流上游下蚀严重,伴随着产生了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地貌:河流袭夺、瀑布
(1)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概念:指分水岭一侧的低位河夺取了另一侧高位河上游段的现象。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又称“河流抢水”。
上图中由于“低位河”具有强烈的溯源侵蚀能力,经过地质年代的不断侵蚀,不断地切割分水岭,最终将分水岭切穿(形成峡谷),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河段夺了过来,进而完成河流袭夺过程。
河流袭夺的原因:
①分水岭迁移: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②新构造运动: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河流袭夺,称为被动河流袭夺。
(2)瀑布
瀑布是指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也叫跌水。
在河流存在时发生,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瀑布形成的两大要因:
①溯源侵蚀:河流的侵蚀由下游向上游发展;
②差异侵蚀:河流因岩性硬度、节理分布等差异而不均匀地侵蚀,并在河床上产生裂点(河床坡度急剧变陡的地方),当河水经过陡坡或悬崖时就形成了瀑布。
2、下切侵蚀与地貌
流水的下切侵蚀: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在重力作用下,对谷底或河床的侵蚀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垂直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下切侵蚀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河流阶地等
“V”形谷:即峡谷,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势起伏大的山区,由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一般情况,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河流侵蚀和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抬升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加强,导致阶地面到达洪水位以上,流水沉积制造出阶地面上的堆积物。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洪水位上最新露出水面的为一级阶地,从下往上递增。一般来说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
离河流越远(位置越高),阶地形成越早(越老);阶地有几级,地壳抬升就有几次(注意河漫滩不能算做阶地);阶地的沉积颗粒大小反映当时流速。
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
①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无论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水量都有保障。
②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③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
④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3、侧蚀与地貌
侧向侵蚀:河水冲刷河道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的作用。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但水量较大,在流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对河流两岸侵蚀作用较大。使河道曲率加大,河谷加宽。
地貌特点:河道弯曲,出现“曲流”
河流侧蚀与“U”形谷:
河流中下游,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河谷拓宽,形成“U”型谷。
河流侧蚀与曲流:在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慢,以侧蚀为主。河流侧向发展导致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前伸,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
发生在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堆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流速缓慢,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草场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较强(两岸岩性松软适中)
弯曲河道的水流特点:
①水流对凹岸侵蚀强,使河流更弯曲;②延长了河流的长度,河流容水量增加;③水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7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8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9讲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1讲 气候专题.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2讲 全球气候变暖.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3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4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5讲 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湖泊.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16讲 海水的性质与洋流.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1讲 植被与土壤.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2讲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3讲 自然地理的差异性.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4讲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5讲 城乡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6讲 农业生产活动.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7讲 工业生产活动.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8讲 交通运输布局.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29讲 资源安全、开发与跨区域调配.docx
- 2025届高三地理全套复习讲义 第30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