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主管护师计算公式汇总
氧浓度与氧流量的换算:
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通过心电图计算心率:
心电图上面每一小格为0.04s,PR间期0.12~0.20s。心率=60/PP间隔(RR间隔)(次/分)
PP间隔=0.04×格子数。
烧伤有关的计算:
烧伤面积
①新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面颈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18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27
双下肢
9×5+1=46(双臀5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46-(12-年龄)
②手掌法:患者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伤后补液计算
①伤后第1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公斤体重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儿童1.8ml,婴儿2ml),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即:
第1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生理日需水量2000ml
②伤后第2个24小时: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1个24小时的一半,再加每日需要量2000ml。即:
第2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2
+生理日需水量2000ml
基础代谢率的计算:
BMR=脉率+脉压差-111(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预产期的计算
阳历: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3或+9,日期+7阴历: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3或+9,日期+15
小儿体重的计算
3个月=出生体重×2;1周岁=出生体重×3;2岁=出生体重×4
出生:体重(kg)=3.25
3~12月龄: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
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身长(高)(cm)=506个月:约65cm
1岁(12月龄):身长(高)(cm)=752岁:身长(高)(cm)=87
2~6岁:身长(高)(cm)=年龄(岁)×7+75
7~10岁:身长(高)(cm)=年龄(岁)×6+80。
头围(在2岁前最有价值)
出生时约为33~34cm,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5~47cm(头围≈胸围)。
2岁:47~49cm,5岁:50~51cm,15岁:54~58cm(接近成人)
胸围
出生时约32~33cm。
1岁时头围等于胸围≈46cm。
乳牙计算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最晚3岁出齐。
囟门
出生时为1.5~2.0cm。
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最迟2岁闭合。
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按体重计算:最基本的计算法。
每日(次)剂量=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儿童体重(kg)
按体表面积计算:更为准确,适应各年龄段小儿。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
根据成人剂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2/3为宜。
小儿腹泻补液量计算
原则: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给钾。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一般:轻度脱水约补90~120ml/kg。中度脱水约补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补150~18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补充累积损失量:
定输液量(定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30~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输液种类(定性):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1/5~1/3张含钠液。
定输液速度(定速):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
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供给生理需要量:用1/5~1/4张含钠液补充。
累积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
~16小时内输入。滴速为每小时约5ml/kg。
输液速度计算(滴系数默认15滴/min)
每分钟滴数(滴/min)=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滴/ml)÷输液所用时间(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一章 法治与监督.pptx VIP
- 大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doc
- 《二次函数》PPT优秀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全册全套》课件.pptx
- [中央]2024年民政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竺乾威、朱春奎、李瑞昌:《公共管理导论》 第九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ppt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走进西方音乐》章节测试答案.pdf
- 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章 公共危机管理.pptx VIP
-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 第17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课件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