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主管护师计算公式汇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管护师计算公式汇总

氧浓度与氧流量的换算:

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通过心电图计算心率:

心电图上面每一小格为0.04s,PR间期0.12~0.20s。心率=60/PP间隔(RR间隔)(次/分)

PP间隔=0.04×格子数。

烧伤有关的计算:

烧伤面积

①新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面颈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18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27

双下肢

9×5+1=46(双臀5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46-(12-年龄)

②手掌法:患者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伤后补液计算

①伤后第1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公斤体重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儿童1.8ml,婴儿2ml),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即:

第1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生理日需水量2000ml

②伤后第2个24小时: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1个24小时的一半,再加每日需要量2000ml。即:

第2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2

+生理日需水量2000ml

基础代谢率的计算:

BMR=脉率+脉压差-111(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预产期的计算

阳历: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3或+9,日期+7阴历: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3或+9,日期+15

小儿体重的计算

3个月=出生体重×2;1周岁=出生体重×3;2岁=出生体重×4

出生:体重(kg)=3.25

3~12月龄: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

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身长(高)(cm)=506个月:约65cm

1岁(12月龄):身长(高)(cm)=752岁:身长(高)(cm)=87

2~6岁:身长(高)(cm)=年龄(岁)×7+75

7~10岁:身长(高)(cm)=年龄(岁)×6+80。

头围(在2岁前最有价值)

出生时约为33~34cm,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5~47cm(头围≈胸围)。

2岁:47~49cm,5岁:50~51cm,15岁:54~58cm(接近成人)

胸围

出生时约32~33cm。

1岁时头围等于胸围≈46cm。

乳牙计算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最晚3岁出齐。

囟门

出生时为1.5~2.0cm。

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最迟2岁闭合。

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按体重计算:最基本的计算法。

每日(次)剂量=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儿童体重(kg)

按体表面积计算:更为准确,适应各年龄段小儿。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

根据成人剂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2/3为宜。

小儿腹泻补液量计算

原则: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给钾。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一般:轻度脱水约补90~120ml/kg。中度脱水约补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补150~18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补充累积损失量:

定输液量(定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30~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输液种类(定性):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1/5~1/3张含钠液。

定输液速度(定速):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

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供给生理需要量:用1/5~1/4张含钠液补充。

累积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

~16小时内输入。滴速为每小时约5ml/kg。

输液速度计算(滴系数默认15滴/min)

每分钟滴数(滴/min)=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滴/ml)÷输液所用时间(m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