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受理号:CQZ2400810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产品中文名称:消化道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设备
产品管理类别:第三类
申请人名称: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2—
目录
基本信息 3
一、申请人名称 3
二、申请人住所 3
三、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产品概述 4
二、临床前研究概述 4
三、临床评价概述 6
四、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8
综合评价意见 9
—3—
基本信息
一、申请人名称
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二、申请人住所
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锦绣东路22号雷柏中城生命科学园第3分园A栋304A
三、生产地址
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锦绣东路22号雷柏中城生命科学园第3分园A栋304A
—4—
技术审评概述
一、产品概述
(一)产品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由电控单元、驱动装置、操作手单元组成。
(二)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配合使用,适用于食管、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对病变组织进行钳夹、提拉。配用组织钳型号见产品技术要求。
(三)型号/规格
RM-XHDB01A
(四)工作原理
一次性使用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随内窥镜经自然腔道进入人体,通过设备的操作手单元控制组织钳实现前后、上下、左右运动,到达指定病变位置。然后通过操作手单元控制组织钳的开合与运动,从而钳夹、提拉病变组织,暴露视野方便手术中病变组织的切割。
二、临床前研究概述
(一)产品性能研究
申请人提供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
—5—
和编制说明,给出了控制功能、主从操作性能、软件功能、网络安全、电气安全和电磁兼容等功能性、安全性指标的确定依据。
(二)软件研究
申请人按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的要求,提交了自研软件研究报告。软件安全性级别为严重,发布版本号为V2。按照《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提交了网络安全研究资料。提交了GB/T25000.51-2016测试报告。
(三)稳定性研究
该产品使用期限5年,提交了使用期限验证报告、环境试验研究报告和运输稳定性研究报告。
(四)动物试验研究
申请人选择猪模型开展活体动物试验,通过对比使用申报产品和不使用申报产品两种情形下的的手术时长、手术效果、操作者感受等,初步验证申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五)有源设备安全性指标
符合GB9706.1-2020、YY9706.102-2021。
(六)其他
申请人提交了可用性工程报告,提交了提供运动控制复现
—6—
性研究资料,提交了手术器械碰撞力研究。
三、临床评价概述
申请人选择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试验的目的为评价申报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的设计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选择的对照组为医生行常规ESD术。临床试验在境内6家临床机构开展,计划入组192例,实际入组192例受试者,其中,FAS集试验组86例,对照组97例;PPS集试验组83例,对照组97例;SS集试验组86例,对照组97例。
临床试验的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完全切除率。次要评价指标为平均每处病变的剥离时间、平均每处病变切除速率、平均每处黏膜下暴露率、试验产品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器械性能。
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术中肌层损伤发生率、受试者术中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期间不良事件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的例次、例数及发生率(%)、研究期间与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的例次、例数及发生率(%)、临床试验期间器械缺陷发生例次、例数及发生率(%)、受试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情况,包括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
临床试验结果:FAS和PPS中,试验组的完全切除率分别
—7—
为98.88%和98.84%,对照组的完全切除率均为98.13%,两组完全切除率差(试验组-对照组)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2%(-7.55%,6.98%)和0.84%(-7.76%,6.99%),95%CI下限均大于-10%,非劣效成立。
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FAS和PPS中,试验组平均每处粘膜下暴露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平均每处病变的剥离时间略高于对照组(P=0.0435)、平均每处病变切除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切除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
在器械性能评价方面,大部分研究者的器械性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