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知假买假行为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研究主要关注知假买假者能否成为适格的诉讼主体,深层问题即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消费者”。
我国法律中对于知假买假行为没有明确规制,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指导案例中明确规定了知假买假者可以成为适格的诉讼主体,具备诉讼主体身份,即知假买假者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的明文规定,目前各地法院在审判实务中的认定并不一致,甚至出现了判决结果截然相反的情况。部分法院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将知假买假者视为消费者;部分法院否定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认为消费者应当满足不具有营利性、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特征,知假买假者不应当被认定为消费者,不是是个的索赔主体,不能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则。
学界在知假买假行为能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问题上,存在肯定说、否定说和折衷说三种学说。
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知假买假者具有消费者身份。王利明教授认为只要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转售或者获利,便应当承认其消费者身份,当其以出卖商品或者牟利为目的则应当给予否定性评价《惩罚性赔偿研究》。应飞虎《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思考——基于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的视角》、何山教授指出消费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既能够维护市场秩序,又可以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应当鼓励消费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惩罚性赔偿研究》
《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思考——基于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的视角》
《还我一个宁静的公序良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问题访谈录》
持否定说的学者否定知假买假行为人的消费者身份。梁慧星教授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读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基于生活中产生的消费,知假买假行为具有牟利性并非基于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目的产生,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消费者”范畴,不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同时,知假买假行为人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而购买,目的不纯粹不应当成为保护对象。李仁玉在以上观点基础上进一步从司法成本角度分析,认为行为人在打假过程中大量提起诉讼,以获取惩罚性赔偿,这种行为占用大量司法资源,同时存在破坏市场秩序风险《知假买假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制探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解读》
《知假买假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制探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解读》
持折衷说的学者主张结合具体案例对知假买假行为进行定性。韩世远、葛江虬教授《知假买假:基于功能主义的评价标准构建与实践应用》
《知假买假:基于功能主义的评价标准构建与实践应用》
1.2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学者UlrichBeck指出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存在着严峻的社会风险,食品安全时间频发,行政监管力量难以全面、有效应对,应当引入多元解决机制和多元主体,充分发挥消费者群体的维权力量《Risksociety》
《Risksociety》
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和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相通,惩罚功能和补偿功能成为共识。美国学者迈克尔特雷布林卡、布鲁斯查普曼在研究中指出“制止、惩罚、补偿”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要功能与价值;美国学者大卫鲁班、马克卡兰特认为“惩罚、补偿、制止”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所在;在此基础上,大卫格欧文从执法角度创新性提出惩罚性赔偿制度还具有促成使个人配合执法的功能。大卫帕莱特认为以上功能归根结底即“惩罚和示范”,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惩戒,既实现对行为人的惩戒和强制,又对普通民众形成教育和警示作用,实现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
国外对待惩罚性赔偿的态度有所不同。多数国家认可并采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求违反者给予消费者高倍赔偿以此弥补消费者的损失,同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以推动市场良性发展。部分大陆法系国家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打破公法和私法之间的界限。其追求法益平衡,认为补偿结果应当与危害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相匹配,不能超过或者低于损失。惩罚性赔偿制度突破私法意义上的平等主体的界限和法益平衡,掺杂了公法因素。
总体来说,国外对于惩罚性赔偿性制度的研究较为全面,能够为本文所研究的“知假买假”行为及其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3研究现状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规制从多维度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但是应当看到其中诸多问题仍旧争论不休且尚未形成定论,如何认定知假买假者的身份、如何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知假买假行为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等问题在理论和实务审判中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从实务审判困境出发,对知假买假行为及其法律规制进行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AD公募REIT管理模式分析综述》2100字.docx
- 2025《知假买假行为问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综述》1800字.docx
- 2025《食品安全领域知假买假行为概述综述》1300字.docx
- 2025《社会工作介入昆山市S镇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问题研究》开题报告2400字.docx
- 2025《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docx
- 2025《包钢集团财务工作的研习报告》3100字.docx
- 2025《国外金融科技监管分析综述》2000字.docx
- 2025《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现状综述》2500字.docx
- 2025《中国数字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陷入“信任获取”困境的原因综述》2800字.docx
- 2025《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概述》37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