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pdf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

气概。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

1.顺水推舟点题。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

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交流资料。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1/1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3.老师补充资料。

(1)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途

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

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4.了解毛泽东主席。

请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七言律诗简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

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

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两句按常规要对仗。

2.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

节奏感。

2/1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4.反馈读书效果。

(1)指名读。强调“岷”是前鼻音;“腾”是后鼻音。正音后齐读。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细浪:小浪花。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诗中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3)结合注释及插图,同桌合作,理解全诗大意。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布置作业,指导写字

1.熟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1)利用熟字“津”“涯”“度”“系”来识记生字“律”“崖”“渡”“索”。

(2)观察“崖”“渡”,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强调这两个字的撇都要写舒

展。

(3)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3/1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