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碳减排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doc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碳减排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4-

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运用图表,说出自然环境中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3.了解碳减排的概念和核心,理解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手段。(综合思维)

4.结合资料,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爱护环境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一、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碳循环和温室效应是两个彼此联系的自然过程。

1.碳循环

全球碳循环是碳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

(1)碳库

①概念: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

②地球上共有四个碳库,分别为岩石圈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大气碳库。

(2)作用: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3)意义:碳循环是维持地球表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循环,对人类的生存进展和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温室效应

(1)概念: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取,从而使大气变暖,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类似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2)温室气体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水汽等。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碳排放主要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时也指二氧化碳的排放。

1.全球变暖的缘由

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对环境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引起全球冰川溶化,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持续缩减,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引起海水发生热膨胀,海水体积增加,造成海平面上升。

(2)气候变化特别

①气候变暖引发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如植被带向高纬移动;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削减,降水量较小的地区干旱加剧,引起土地荒漠化。

②气候变暖,降水变异加剧,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强度加大,气象灾难频发。

(3)影响农业生产

①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温度上升使中、高纬度地区的作物生长季延长、冻害削减,农业种植面积扩大,作物布局与熟制发生变化。

②在热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温度上升将加大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造成土壤水分缺失,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也会削减。

③中纬度地区“谷物带”由于气温上升、水分亏缺,粮食生产力量降低。

④气候特别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业气象灾难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扩大,危害加重,还可能伴随可种植作物多样性削减。

(4)影响人类健康

极端天气增多简洁导致人类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气候变暖还将扩大可携带病菌生物的生存范围,从而使流行病传播范围扩大,增加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患病风险。

[轻松记忆]二氧化碳增加的缘由或全球变暖的缘由: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被破坏;地表水域削减。

[特别提示]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人类要加强对气候的爱护,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碳减排与国际合作

1.碳减排

(1)概念:碳减排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

(2)核心: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

(3)低碳进展

低碳进展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社会进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

(4)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手段

第一,理念更新、爱护现有碳库。增加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尽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其次,政策指引。我国间续出台了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植政策,如建立碳市场。

第三,技术支持。接受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行固碳措施增加碳库的储量。

第四,国际合作。碳减排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必需实行全球性行动。

2.碳减排国际合作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面对全球变暖的威逼,联合国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这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了实质性减排的阶段。

(2)《巴黎协定》

①时间: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巴黎协定》。

②重要性:

第一,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碳减排的基本格局。

其次,《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主题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第三,《巴黎协定》标志着国际气候谈判将从宏观的机制谈判向具体的低碳行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39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