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一生只为长安客——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摘编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整理、辨析史料,了解长安在隋唐时期繁荣发展的表现,达成“史料实证”的培育要求;

2.通过将高适和其祖父高侃的人生发展履历整理成完整故事线引导学生明确唐的疆域范围及其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并串联隋唐盛世兴衰过程,达成“时空观念”的培育要求;

3.通过高适人生际遇的对比式呈现引导学生结合高适诗歌等材料探究长安在唐中后期衰败,并在唐之后不再成为首都的原因,以此增强“历史解释”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根本原因,进而撰写小论文,完成练与评,落实“唯物史观”的要求。

4.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引导学生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个人名义及城市发展的互动性,并联系到今天西安承担的“一带一路”枢纽作用,及其浓缩的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使命,涵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5.本课的最大亮点在于:上述历史学科五大素养的达成均通过围绕课程目标依据一定路径在一定范围内对必修课程知识点的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核心概念”)进行有机整合,并以此串联成可循环的知识脉络,最终建构对课程目标发挥积极能动作用的知识体系。其源于核心概念,最终又高于核心概念,本质是变教条僵化的“知识课堂”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堂”,“故事”背后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就是新课标下的核心概念,串联要素的线索是严谨的历史逻辑,故事的高潮往往就是重难点探析,而故事结尾的启示就是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隋唐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唐王朝兴衰的原因及启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记得在去年暑假,有这样一部历史动画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一致好评,它的名字叫《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刻画了一个生动的高适,同时生动地刻画出他对长安的钟情。那么我们也不妨从高适入手,看看隋唐时期的长安,看看由长安折射的隋唐兴衰。

【一、隋唐盛世】

师:话说那是开元二十三年的一个傍晚,一人一马,漫步在长安的郊外。身后就是繁华的京城,而身前呢?前途如同这夜一般黯淡。是的,骑马之人正是高适,这一年他32岁。这是他第二次作客长安,为科举而来,却终是金榜无名,铩羽而归。相较于二十岁时第一次作客长安的意气风发,此刻的他五味杂陈,于是提笔写下这首行路难。请同学齐声朗读,并品位诗人高适在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生:

行路难(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生在师引导下聚焦前三联,并回答:诗的前三联具象地描绘了长安的繁荣,而繁荣的长安正是高适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师:其实长安不仅是高适的“梦中情人”,更是历代王朝都城选址的“大众情人”——前后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但经历千年沧桑洗礼后到了581年隋朝建立时,长安已破败不堪,于是隋文帝决定在汉长安城外营建新都,以彰显新朝雅政。公元583年,新都建成,命名为大兴城。可以说大兴城的建成标志着封建王朝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逐渐重趋统一,王朝的再度兴盛由此开始。而从大兴城的规划建设也能一窥当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高超水平。从平面图看,大兴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错落有致,采取东西完全对称的结构。政府机关集中,官民分开,开一代都城设计之先河,为后世所仿效。而这一切正是当时重新统一的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具体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也正是在这种经济和科技的加持下,隋朝又兴建了宏伟壮丽的洛阳城,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并通过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师: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和隋朝一样,唐朝皇帝也需要兴建都城来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权威。因此,唐朝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其规模也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之最,尤以东西两市实现商业集聚,所售商品无所不有,且突破时间限制,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夜市”。难怪高适不惜以这样的词句描述此时长安城的繁荣。而正如隋长安一样,唐长安的繁荣也是唐盛世繁荣的缩影。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唐朝盛世的发展过程及措施表现。

生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唐太宗通过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等一系列措施开启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随后尽管经历了武周篡唐政治上的动荡,但在社会经济上仍持续发展。武周政权结束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在位期间他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将唐朝推向“开元盛世”。

师总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