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及朋友们,你们好!
工业气体潜在危害
和安全防范措施
一、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多企、事业单
位利用工业气体(压缩气体)(是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的统称)作为原料及燃料,如石油化工、食品工业、冷冻、空调、牌匾广告、医疗用气、机械制造、半导体工业用特种气体,千家万户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如沿海地区正在用LNG取代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使用量相当庞大(如广东惠州建立了数100万吨级的LNG接受站)。为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大部分气体是以高压或液体状态储存,或充装在容器内(汽车罐车、铁路罐车、水路罐船或气瓶)运送到各地用户。不同形式的容器遍及各行各业,器内存有着可燃性、易爆性、助燃性、室息性、毒性、腐蚀性或化学性不稳定等各种气体。器内的气体压力远高于大气压力,如制造缺陷、操作
不当或维护保养不良,极易发生泄露、中毒、火灾或爆炸等灾
害事故,造成机毁人亡、厂房倒塌甚至危害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为了能够安全使用压缩气体,下面就压缩气体的分类、用
途、潜在危害以及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防范作以下简要介绍和大
家交流。
二、压缩气体分类
压缩气体的分类,按其临界温度(要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可分为三类:
1永久气体
临界温度低于—10℃的气体(如氧气、氮气、氩气、氦气、氢气等均属于永久气体。由于这类气体充入容器内,在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器内的气体不会发生气液相变,所以被称为永久气体。通常使用气瓶储存,上述气体以氢气、氧气危险系数比其他气体危害更大,高压氧气气瓶发生事故比较多,我国每年因高压氧气气瓶发生爆炸事故有数以百计的气瓶和数百人因此丧生,氧气气瓶发生事故
的几率是所有气体最大的。氮气是一种比较通常的保护性气体,最大的危害就是与氧气错装,就在本月23日在广东发生一起氮气瓶爆炸事故,造成三人死亡。
2液化气体
·临界温度Tc≥—10℃的气体,是高压液化气体和低压液化气体的统称。
·(1)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Tc≥—10℃,且≤70℃的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笑气)、等均属高压液化气体。
·(2)液化气体,临界温度高于70℃的气体,如液氨、液氯、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等液化气体均属低压液化气体。
液体二氧化碳属高压液化气体,它的包装储运的方式,对用
量大的用户一般设有液体储槽,可以用槽车运输卸入储槽中。
小用户一般以钢瓶为主,如40L钢瓶充装量24.5公斤,压力一般
在7.0Mpa以上,但在热天爆晒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瓶内CO2压力可以达到25.0Mpa,如果防爆片不起作用的时候,产生物
理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如在1992年6月10日湖南XX氮肥厂生产的CO2因管理上一时疏忽,有一只钢瓶不符合充装要求,而用户自行充装,而该瓶出
厂后在6月11日中午转运途中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8人受伤。
(3)溶解气体
在压力下溶解于容器(气瓶)内溶剂中的气体,现时只有乙炔气一种。它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溶解乙炔气的安全稳定与其加入的丙酮量有很大关系,溶解乙炔气的生产和使用也是事故频发气体之一。
2002年07月14日晚上十时许,东莞市X镇管理区发生一起乙炔爆炸事故,一辆载有乙炔与氧气的人货车疑因气瓶泄漏发生爆炸,炸死一人,重伤一人,轻伤
一人,另有部分邻近居民受轻微伤。
三、压缩气体的潜在危害
·为适应各类压缩气体储运的需要,盛装压缩气体的容器种类在不断增加,遍及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其数量相当庞大。在从事高压、可燃、氧化、室息、有毒、
腐蚀、化学性不稳定或低温气体的生产、充装、运输、储存、销售、使用过程中,容器一旦发生破裂、泄漏、与不相容气体混合或与不相容物质接触,会酿成重大灾
害。
·1、压缩气体的压力
气体的压力是一种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工业气体生产使用过程因压力超高发生事故。
2、压缩气体的可燃性
如氢气、溶解乙炔
·对可燃性气体的危险程度,一般认为: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越低越危险;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越宽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