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作者:许晨“蛟龙”探海
新课导入十几年前,中国网友曾在论坛里共同喊出一句非常振奋人心的话: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上节课我们在杨利伟的文字中漫步太空,探索星辰,今天就让我们跟上许晨的脚步,乘蛟龙探海,开始又一段征途!
素养目标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文学性及“蛟龙”探海的故事。体会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整体感知01
许晨,山东德州陵城区人,第六届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文学》社原主编社长,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青岛市文联文学院一级作家。出版了《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琴声如诉》《真情大援川》《耕海探洋》等数部散文集和报告文学专著。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创造了7000米的世界探海新纪录,引发了全国对深海科考的关注,岛城作家许晨也关注了这一海洋利器。在各方的帮助下,2014年6月,许晨登上了“蛟龙号”的母船“向阳红09号”船,开启了远洋科考之旅,也由此成为中国作家亲临“蛟龙探海”现场的第一人。此次科考原计划40天,结果航程中相继遇到了浣熊、夏浪、娜基利三股台风,拖延至57天才成功返航。此次“下海”历时近两个月,航程9200多海里,跟潜航员、科学家和水手们的朝夕相处,让许晨品尝到了“蛟龙号”团队的酸甜苦辣,取得了大量第一手鲜活丰富的素材。经过一年的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创作完成。
知识链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中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体常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明确读音蛟龙()憧憬()蹒跚()蓦然()矗立()瞩目()突袭()宏图()浩瀚()绘声绘色()淋漓尽致()波澜起伏()劈波斩浪()jiāochōnɡjǐnɡzhǔxímòhónɡpánshānchùhànhuìlínlílánpī
字词积累憧憬: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蓦然:突然。瞩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宏图: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字词积累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浩瀚无际: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无边无际。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突袭:用兵力出其不意地进攻;突然袭击。矗立:高耸地立着。
结构梳理自主阅读课文,根据关键句和旁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义。第一部分(第1—3段):“蛟龙”探海的背景。第二部分(第4—20段):“蛟龙”探海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一层(第4—10段):“蛟龙”探海的困难和意义。第二部分第二层(第11—15段):“蛟龙”探海的经过。第二部分第三层(第16—20段):“蛟龙号”潜航员和“神州九号” 航天员通话。第三部分(第21段):总结全文,抒发自豪之情。
探究文本02
探究文本1.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为什么文章又说是“遥远而亲近的海域”?“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是从空间上的距离来说的,而“亲近”是从情感上的距离来说的。“蛟龙号”海试团队渴望快点到达那片遥远的海域,去实现“蛟龙号”冲击深潜7000米的入海奇迹,所以对于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的海试地点,在情感上他们是亲近的。
探究文本2.中国载人深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你觉得中国“蛟龙号”能实现成功坐底7020米的因素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经过了大量的科技专家与技术人员的拼搏,由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而成的,而且从2009年开始的1000米、2010年的3000米、2011年的5000米深潜海试后,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又对它进行了改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 课件(共51张PPT).pptx
- 七下13 卖油翁 课件(共34张PPT).pptx
-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泊秦淮》《贾生》 课件 (共30张PPT).pptx
- 八下10《小石潭记》课件(共40张PPT).ppt
- 八下11《核舟记》课件(共53张PPT).ppt
- 七下16 有为有不为 课件(共21张PPT).pptx
- 七下15 青春之光 课件 (共23张PPT).pptx
- 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联读 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