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8/NUMPAGES8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联读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赏析诗歌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赏析诗歌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展示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引导:同学们,这几句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预设:思乡。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以诗为媒,穿越时空,在文字中与两位李白、岑参两位诗人相遇,感受他们的思乡之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奠定整节课的感情基调。
二、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作风格: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岑参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
主要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创作风格:他的边塞诗语言奇丽、情调鲜明。
2.诗文朗读
(1)情境诵读
播放《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音。
②注意断句和节奏。
(2)字词正音
注意多音字:散入(sàn)折柳(zhé)
(3)诗歌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的形式,形成整体感知和基本认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结合课本注释和诗下的鉴赏文字,理解诗歌大意。
2.探究步骤
(1)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2)全班分为2/4组,每1/2大组选定一篇作品交流讨论,逐句疏通大意,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3)选代表将小组成果朗诵给大家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教师相机指导、总结。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1)《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玉笛:对笛子的美称。
②满:传遍。
③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④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2)《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逢:碰上、遇见。
②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③漫漫:广远无际的样子,这里形容路途遥远。
④龙钟:沾湿的样子。一说,悬垂的样子。
⑤凭:请求,烦劳。
⑥传语:捎口信。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大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赏析《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两首诗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诗歌。
(2)赏析相关诗句,结合链接材料,分析诗句,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成果。
,教师相机指导,归纳、总结。
资料链接:
《春夜洛城闻笛》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故作此诗。
思考提示:
如何理解诗歌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的“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
诗中的“折柳”如何理解。
末句不说自己起了思乡之情,却说“何人不起故园情”,为什么?
《逢入京使》背景链接:
唐天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下23 “蛟龙”探海 课件(共29张PPT).pptx
- 八下10《小石潭记》课件(共40张PPT).ppt
- 八下11《核舟记》课件(共53张PPT).ppt
- 七下16 有为有不为 课件(共21张PPT).pptx
- 七下15 青春之光 课件 (共23张PPT).pptx
- 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 七下13 卖油翁 课件 (1).pptx
- 七下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 课件.pptx
- 2025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