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pptxVIP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三古诗文阅读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一巩固文言基础

第1课时理解文言实词;教考衔接?促教学之增效;教考衔接?促教学之增效;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初步思考,待学习完本节知识后,完成题目。

【衔接1】教材中的文言文存在大量文言实词及语法现象,掌握这些,有助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与“追”两两相对,意思相近,“追”的意思是________,可推知“谏”的可能含义是________。

【衔接2】任选一篇课文,对文中的重要实词以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进行归类总结。;【答案】1.补救挽回

2.答案略,可参考配套书《古诗文理解与识记》中的“重点词句整理”。;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知识有图解

●技法有点拨

文言实词涉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知识。;考向(一)考查通假字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本该使用甲字,却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或者字形相同或相近的乙字去代替它,那么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翻译句子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之感。;通假字分三种情况:;但在教学和考试中,一般不要求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区分,因此都称作“通假字”。;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悟言一室之内

D.奚暇治礼义哉

【答案】D

【解析】A项“颁”同“斑”,花白。B项“生”同“性”,天性。C项“悟”同“晤”,面对。;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谓上客耶?”主人乃??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1)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2)不者,且有火患

(3)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4)乡使听客之言

(5)曲突徙薪亡恩泽

(6)主人乃寤而请之

【答案】示例:(1)“傍”同“旁”,旁边。

(2)“不”同“否”,不这样。

(3)“息”同“熄”,熄灭。

(4)“乡”同“向”,当初,先前。

(5)“亡”同“无”,没有。

(6)“寤”同“悟”,醒悟。;【参考译文】

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将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理睬。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杀牛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考向(二)考查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古今词义的变化通常有六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2.词义缩小。如“金”,“金就砺则利”,古代泛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3.词义转移。如“劝”,古代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4.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5.程度变化。词义的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的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怨恨。

6.说法改变。文言文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中的“目”现已改用“眼睛”,“寡不敌众”的“寡”现已改用“少”。;文言文中使用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按照古义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的不同。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