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摘要
从作家代际特征、所处地域以及作品书写场域、美学经验来审视,弋舟确属
当代文坛偏向底层书写的一位重要作家。论文以“底层书写”为切入点,以对“底
层”“底层书写”等核心概念进行辨析为逻辑起点,立足文本细读进行弋舟底层
书写人物群像的梳理,重点探讨弋舟如何揭示底层生存的真相以及现代社会中底
层人们精神溃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叙事风格与审美意蕴的特点,是有一
定的学术讨论价值的。
论文从弋舟小说底层书写的底层人物,底层空间与底层表达三个方面展开论
述。首先,关注其构建底层世界时的广阔视野,在人文主义情怀的主导下对底层
小市民、底层女性以及底层青少年等人物群像进行艺术观照。在人物形象的类型
分析基础上,分析弋舟在直面现实中的种种破碎后展现出的严肃作家的责任担当,
即揭露普通人生中的普遍忧虑并企图为笔下的人物寻求理想的归宿以及精神的救
赎。其次,基于繁复的人物群像探究其小说底层生存空间的多样建构。底层生存
空间呈现趋同化态势,他们所生存的逼仄狭小的物质空间、思维滞后的社会空间
以及虚无溃败的精神空间都趋向一定的同质性。最后,探究弋舟如何表达底层,
其对于叙事意象的独特构思、叙事视角的多维呈现,展现出弋舟在同情与悲悯之
下还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同时在对底层表述时纳入了古今中外的文学资源,相互
勾连、彼此映衬,构成一种对话关系。通过对弋舟庞杂底层书写的学理烛照,不
难挖掘其创作的潜在心理与整体艺术观,即致力于营造悲悯与批判底层民众的叙
事情感,从而形成极具个性化的文学审美风格。
论文的创新之处是立足弋舟对底层欢乐、痛苦、困惑进行书写的文本依据,
着意探讨弋舟小说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关怀与批判意识。同时,文学所追求的对
于现实的终极关切,也始终不渝地贯彻在弋舟的小说创作中。正是基于对现实真
实的书写,才可以看出其创作的宽度与温度。另外,弋舟不仅竭尽所能地从城市
底层中汲取素材,传达自己的文学观,更是打破了先锋文学形式上的桎梏,转而
追寻精神的先锋性,由此,其小说底层书写具备了现实主义关怀与先锋探索精神
的双重内蕴。
关键词:弋舟小说;底层书写;空间建构;多维叙事
I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
二、研究文献综述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7
四、概念界定9
第一章底层书写的人物群像13
第一节底层小市民:生存的苦难13
第二节底层女性:挣脱的无望20
第三节底层青少年:悲剧的循环26
第二章底层书写的空间建构32
第一节物质空间:逼仄的生存环境32
第二节社会空间:落后的生存思维40
第三节心理空间:溃败的精神世界47
第三章底层书写的多维叙事54
第一节叙事意象的独特构思54
第二节叙事视角的多维呈现60
第三节叙事结构的互文表达63
结语68
参考文献70
致谢74
IV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弋舟自2000年登入文坛,著有长篇小说《跛足之年》《战事》《蝌蚪》《春
秋误》《我们的踟蹰》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的底牌》《所有的故事》《刘
晓东》《丙申故事集》《庚子故事集》等十六部,随笔集两部,非虚构长篇一部。
截止目前已在《人民文学》《作家》《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了百万字的小说,
是一位多产的当代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百花文学奖、敦煌文
艺奖、黄河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在新世纪以来的作家中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存在。
就代际特征而言,弋舟属于“70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