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2章计算机网络 PAGE3

第2章计算机网络

一、填空题

1.通信、计算机

2.通信线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3.LAN、WAN、MAN或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4.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6.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型

7.无线网

8.cernet

9.局域

10.信息

11.IP

12.域名

13.DNS或域名系统

14.E-mail或电子邮件

15.Internet

16.TCP/IP

17.IP地址

18.多

19.URL

20.非交互式

二、选择题

1-5:CDBCA6-10:DDBAC11-15:ABACB16-20:BDBCB

三、判断题

1-5:对错错错对6-10:错错错对对11-15:错错对错错16-20:错错对错对

四、简答题

1.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与协同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物理层协议规定了物理连接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物理层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3.常见的拓扑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型。

4.将两个IP与掩码写成二进制形式进行按位“与”运算:000101011000000001000000001000000111111111000000001111111100000000

1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可以看出结果相等,说明两IP在同一子网中。

5.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都能互联。

6.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才能形成网络;网络中的计算机具有独立的功能;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守约定和规则,即必须遵循网络协议;必须拥有通信线路和设备;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

7.没有通信子网,网络将无法工作。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将无意义。

8.拓扑是将各种物体的位置表示成抽象位置。在网络中,拓扑形象地描述了网络的安排和配置,包括各种结点和结点的相互关系。拓扑不关心事物的细节也不在乎什么相互的比例关系,只将讨论范围内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图表示出来。

9.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这三个步骤。

10.分组到达某节点后,先由节点暂存,按一定的策略选择路径后再被转发出去。这就是所谓的存储转发技术。

11.“带宽”作为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数据率也叫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单位是比特每秒(bps或b/s)。

1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protocol),简称协议。

13.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即数据“怎么讲”;语义:指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即数据“讲的是什么”;同步:指操作执行顺序的详细说明。

14.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不是指狭义上的同频同相位的同步,而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应该发生什么事件这种广义的同步。

15.(1)差错控制,使网络对等端的相应层次的通信更加可靠。如采用某种策略使接收方可以发现是否出错,若出错要求对方重传,直到正确接收为止。

(2)流量控制,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如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向发送方发送一个信号,发送方接到信号后再进行下一次传送。

(3)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数据划分成小单位,在接收端还原。

(4)复用和分用,高层的多个通信使用底层的一个连接,在接收端再分开。

(5)建立连接和释放,交换数据之前先建立一个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再释放。

16.物理层:比特(bit);数据链路层:帧(frame);网络层:分组(packet),也叫数据包或包;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应用层:用户数据(userdata)。

17.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层都要依靠下一层提供的服务。为了提供服务,下层把上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作为本层的数据封装,然后加入本层的头部(和尾部)。头部中含有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这样,数据自上而下递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封装的过程。到达目的地后自下而上递交地过程就是不断拆封地过程。由此可知,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据,其外面实际上被包封了多层“信封”。

18.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主要提供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逻辑连接、提供与高层的接口、差错控制等功能。

19.当光纤的直径减小到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