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普兰仁贡紫青稞本地品种提纯技术及田间栽培试验示范研究\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间
摘要: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推广以“藏青2000”“藏青3000”及“藏青690”为代表的优质青稞品种,这些举措在提升青稞单产与总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效,已着手进行青稞等关键粮食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研究。该研究的核心聚焦于粮食生产的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增加,遵循“同步提升产量与效率、优化种子与栽培方法、融合农机与农艺技术、协调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目标在于通过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综合支撑能力,依据各地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及技术发展需求,结合农科院自身条件,与各地农业科研及推广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协同。
关键词:仁贡紫青稞;种植提纯技术;产业化开发;试验示范
虽然阿里地区是半农半牧区,农业生产所占的比例较小,但粮食生产在阿里全区各业生产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生产搞上去了,不但西四县(日土、噶尔、普兰、札达),半农半牧区粮食可以自给,每年还可以向东三县(措勤、改则、革吉)牧区提供商品粮,缓和运输压力和生产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项目开展,改善当地青稞等作物品种单一、产量低、牧业发展缺饲草的现状,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农家肥和肉食不足的困难,又可以解决牧区从新疆调粮的难题和全地区运输不济的压力,项目成果可以在阿里农区进行普遍推广,让当地百姓普遍受益。
1普兰县的基本情况
普兰县地处于阿里地区西南,县城位于孔雀河畔,海拔3936m,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之称。普兰县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等为主,有机质、氮、钾含量高。由于受地理位置、海拔、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其气候类型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低,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年均温3℃,极端高温为26.5℃,极端最低温为-27.5℃,年日照时数约为3153.2h,年霜期213d,年降水量172.8mm,40%集中在8月份。
2仁贡紫青稞提纯复壮目的
目前生产上的仁贡紫青稞混杂、老化、退化严重,已经表现出了不符合生产需要的变异,纯度降低、抗逆性减退、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现象,为此加快提纯复壮步伐,已经迫在眉睫。
3仁贡紫青稞品种介绍
3.1仁贡紫青稞的品种特征特性
仁贡村是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所辖行政村,村落分布在一个低洼的河谷地带。仁贡紫青稞为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08d左右,对土壤干旱、贫瘠、气候无常的自然环境都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征:幼苗直立,叶片直立,浅绿色株型松散,芒和颖壳带紫色,穗粒大、粒多、千粒重高。株高100-110cm,穗长6cm左右,每穗结实45-50粒,千粒重45-55g。肥水条件过高易倒伏,穗轴脆弱,易掉穗掉粒,对收获时间要求严格[1]。
3.2仁贡紫青稞的栽培适应范围
仁贡紫青稞是阿里地区普兰县本地特色青稞品种,品种(系)可在4200m海拔田块中进行示范推广,是目前适宜在普兰县海拔4000m以上推广的品种之一,具有抗性好、耐高寒、生育期较短等优良特性。
3.3仁贡紫青稞生产现状
一般来说西藏紫(黑)青稞中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花青素、黄酮、微量元素(锌、钾、锰、铁)等营养成分均高于白青稞。但是,黑青稞中的天然色素具有较强的消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具有延缓衰老等作用,更有利于开发保健食品。目前,青稞营养成分的报道较多,但对不同地区、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研究较少,需进一步收集青稞资源进行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评价分析,为促进西藏青稞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仁贡紫青稞种子提纯复壮技术
提纯复壮技术,针对仁贡紫青稞的种质优化,核心策略涵盖穗选法与片选法,两者相辅相成,有效提升了品种纯度与产量。
4.1仁贡紫青稞的穗选法
作为传统而精准的手段,于青稞腊熟期深入田间,依据品种特性精选健壮、抗病性强的穗部,约选取1万穗/667m2,专注于原种繁殖与提纯[2]。在普兰县仁贡村,这一方法不仅建立了0.07km2的繁育基地,还通过示范推广,覆盖至0.53km2,显著提升了紫青稞种子的纯度至90%以上。
4.2仁贡紫青稞的片选法
则以其简便易行的特点,在抽穗至成熟前期,于田间进行大面积初筛。通过剔除病弱植株,保留长势优良的群体,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此方法深受农民青睐,经两年持续的杂劣去除与扩繁种植,仁贡紫青稞种植面积已扩展至0.73km2,种子精选率近乎完美,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纯度、净度、发芽率分别高达95%、96%、94%,且种子含水量精准控制在13%,实现了增产5kg/667m2的佳绩。
穗选法与片选法的结合应用,不仅大幅提高了仁贡紫青稞的种质水平,还为当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生态农业视角的油菜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详细探讨.docx
- 菏泽地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优化途径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阐述.docx
- 七星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实施与生产效益讨论.docx
-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玉米种植技术的革新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docx
- 有关新时期如何科学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以增强水稻种植效益的论述.docx
- 镇远油菜种植管理措施与病虫害防治的深入探讨.docx
- 济南地区大豆种植现状及如何科学应用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探讨.docx
- 内乡小麦优质高产种植实施过程与节水节肥栽培技术具体应用.docx
-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阐述及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探讨.docx
- 有效实现优质高产效果的花生栽培技术应用与实践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