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上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docx

八上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上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核心素养:诵读短文,疏通文意,了解苏轼其人,感受苏轼在“闲”字中所寄寓的复杂情感。

思维核心素养: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细致味读,深切感受苏轼其文,其情,其人。

审美核心素养:能欣赏苏轼一生被贬,抑郁感伤,但却随缘自适、豁达乐观的崇高的人格之美。

文化核心素养:体味中国古代文人的深切的济世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与知几赏月的欣喜与闲适心情。

教学难点

了解苏轼的人生际遇及其乐观旷达人生选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代美学家蒋勋先生说,忙碌,是心灵的死亡。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我们回到汉字的结构一起来看看。

屏显:“忙,心亡也。”

那按照这个思路来看,“闲”是什么呢?(生答)

老师觉得,闲,是月色入户。为什么这么解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体的“闲”字,

请同学们朗读文本,结合注释,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解读“闲”字为月色入户。

(屏显:月+户即“門”=繁体“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里看一场“闲”者的生命“突围”。

二、阅读文本,感知情绪

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通常最能激发文人情思,李白就曾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的苏轼又怀着怎样的一种情绪呢?我们一起来文本中找一找。(重点品读:“欣然”、“乐”、“亦”、“相与”等词语。)

(预设:喜悦,开心,快乐,引导深入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喜悦心情,因何而乐?)

感受悠然赏月之乐,知己同游之喜。品读此时之“闲”,是“悠闲喜乐”之意。

过渡语:有人说,人生的旅途,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同游之人和路上的风景。

三、赏读文本,品味景语

友人相伴,共赏月色,的确是人生幸事。我们也跟着一起穿越千年时光,去赏一赏苏轼彼时所见的景色吧,他在文中都用语言将其描写下来了,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请生回答并赏析)

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又是如何描写的这些景物?试品鉴其特点。

(月、竹柏。比喻水、藻荇。澄澈透亮、纵横交错。)

中国人写诗写文讲究含蓄之美,你看苏轼这句写景的句子,写月而不见月,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短短几个字,就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光影交错、情景交融的自然境界。这样的景色如此清幽动人,但诗人却又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样的景色是随处可见的,并不稀奇呀。那作者所喜的美景到底美在何处呢?

(美在作者的心中)

过渡语: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之观物,则世界皆着我之色彩。这纵横交错的哪里是竹柏影子,分明是我们生活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澄澈透亮的哪里是月色,分明是“我”的心境。

小结:其实世界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们所看见的,都是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情感而已。正因为这月色有了“我”的情感投射,有了与“我”的情感连接,所以在我们眼里,才显得分外美丽啊。所以,美丽的哪里是这月色,而是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我们赏月的闲适时光,分明是“我”此时充满闲情雅致之心。

四、延读文本,体会人生

每一段情绪背后往往藏着我们的一个需求和一段人生。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文章,重点关注两处地方“元丰六年”“闲人”。结合助读资料,感受苏轼此时的人生境遇。

黄州的他生活困顿,不得不向朋友借租东坡一块土地,亲自耕作,维持生计。很无奈,命运将他闲置于此。

所以苏轼才写下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称“闲人”。试想一下,如果你也是满腹才华,心怀“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你此刻心中会作何感想?

(明确: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

所以诗人才发出“闲人”的自我嘲讽之语啊,命运面前人们是多么无力啊。

但是,作者又说了(生齐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次我们将重点放在“耳”字上。借助注释,看看“耳”字什么意思。(语气词,罢了)

屏显(罢了:算了。表示容忍,勉强放过,不深究的意思。有冲淡语意的作用。)

再读作者这句话,看看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无奈、看淡)罢了罢了,别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了。其实,作者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此时同游的朋友张怀民说的。

因为,张怀民此时也是被贬于此,你看作者这里有暗示我们。

屏显:“两人”。

师:那你猜一猜,张怀民有没有一样无奈、苦闷的情绪?

预设:所以,作者这句话,应当不止是对自己说的,更是对好友的劝勉。那你觉得,作者应该是哪种语气,说出这句话的呢?老师模仿,学生判断。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预设:这是一种自我宽慰的说法,作者自嘲为“闲人”,其中有安享此刻闲适之意。自嘲之中,暗含旷达。罢了罢了,别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了,没有被“闲”下来的话,如何有机会享受这月下美景呢?

五、文本升华,打通活法

人生低处,理想也被放逐,许多人会顿感生命失去意义,开始自怨自艾,随波逐流。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屏显:《卜算子·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