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考点讲练 03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原卷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考点讲练 03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原卷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PAGE

PAGE1/NUMPAGES21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考点讲练

专题03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1.(23-24八年级下·福建漳州·期中)完成下面小题

(1)《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提到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在甲骨文中,“山”字形似山,“尊”字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酒瓶(见下图),据此你推测“山”采用的是造字法,“尊”采用的是造字法。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答案】(1)象形会意

(2)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解析】(1)本题考查对四种造字法的识记。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描绘万事万物的形状来造字,比如日、月);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纯象征符号来造字,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上、下);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字,比如武、信);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表义之形旁”和“表音之声旁”组成的字,比如江、河)。

第一空:“山”字形似山,是以山的形状来造了“山”这一个字,采用的是象形造字法。

第二空:“尊”字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大酒杯或酒瓶,用两个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尊,采用的是会意造字法。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1)根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知,其意思是:凡事有开始,但很少有(或鲜有)结果,有始无终;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这句话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2)根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知,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2.(23-24八年级下·江苏扬州·期中)阅读整本书时,读者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或带着某个具体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请你根据小语和小文的关注点,向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合适的章节。

推荐章节:A“三礼”第五??????B.“春秋三传”第六??????C.《战国策》第八???D.辞赋第十一

人物

关注点

推荐章节

小语

游说之士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通常口才极佳,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很感兴趣。

①(1)

小文

我通过端午节知道了屈原,感动于他的爱国之情,想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相关知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从《说文解字》开始,依次介绍了《周易》《尚书》等经部要籍、《战国策》《史记》等史部典范和辞赋诗文等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A.《“三礼”第五》是汉代的一部重要文献,是汉代礼仪思想的集大成者。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它不仅是古代礼仪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春秋三传”第六》主要记录春秋时期古代社会的复杂性,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是复杂而残酷的;

C.《战国策第八》主要记录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生产力都得到了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确立其统治地位,发展经济,实行变法,各类游说家的故事;

D.《辞赋第十一》主要记录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碰旁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楚国的故事;

第①空:选C。

理由:《战国策第八》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谋略,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斗争的历史散文集。小语对“游说之士”感兴趣,可以选择《战国策》第八这个章节来读。

第②空:选D。

理由:《辞赋第十一》中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