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df

《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3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

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

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

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

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才思敏捷的诗人苏

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

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

特点。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

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

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教学目标】

1.会写“鹊、蝉”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西沙月•夜行黄沙道中》。

3.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能够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对比、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能够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对比、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

对比、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6

一、课程导入

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提起辛弃疾,(出示图片)总是能想起“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的气概,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田园风格的作品之一,(出示图片)短短几

十字,却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我们一起随文入境,进入这个夏夜吧!

设计意图:通过豪放派词风对比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夯实基础

1.情境诵读

播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随后正音、齐读。

2.诵读正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

①相机正音:见(xiàn)

②链接旧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风吹草低见牛羊”,引导学生理解“见”。

(3)指导读岀节奏感。重点指导: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相机理解句意:

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3.解读诗题

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1)借助注释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引导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信息:夜、黄沙道中。借助注释理解“黄沙道中”。

(3)学生齐读词题。

4.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他力主抗

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善诗文词,而以

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注释,了解词意。

2.探究方法

2/6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试着读懂每句的意思。

(2)指名说词的大意。理解:别枝、茅店、社林。

3.成果展示

理解:别枝、茅店、社林。

(1)结合图片理解“别枝”。

(2)结合注释理解“茅店、社林”。

注释:

[别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15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