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方案桩基静载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工程规模: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由[具体栋数]栋建筑物组成,基础类型主要为桩基础。
4.桩基设计参数:桩型为[具体桩型],桩径[桩径尺寸],桩长[桩长范围],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特征值具体数值]kN。
二、检测目的
通过对桩基进行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提供依据,验证桩基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4.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合同要求
四、检测数量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本工程共选取[X]根桩进行静载试验,约占总桩数的[X]%,具体桩号如下:[列出桩号]。
五、检测方法及设备
1.检测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加载设备:选用油压千斤顶作为加载装置,千斤顶的加载能力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的要求,且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3.反力装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或堆载反力装置。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当场地条件允许且工程桩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应打入坚实土层中,入土深度不宜小于15m,且应满足锚桩抗拔力的要求。
堆载反力装置:当场地条件不允许设置锚桩或工程桩数量较少时,可采用堆载反力装置。堆载材料应选用重量较大、强度较高且易于堆放和卸载的材料,如砂、石等。堆载平台应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4.测量装置: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桩顶沉降,位移传感器的精度应不低于0.01mm。同时,采用压力表测量千斤顶加载压力,压力表的精度应不低于0.4级。
六、检测前准备工作
1.场地准备
清除试验场地内的障碍物,平整场地,确保试验场地坚实、平整。
对试验场地进行地基处理,如夯实、换填等,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反力装置的承载要求。
2.桩头处理
试验桩桩头应凿至设计标高以上100mm左右,将桩头表面的浮浆、松散混凝土等清除干净,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在桩头表面设置钢筋网片,并用高标号混凝土进行浇筑,确保桩头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试验要求。
3.设备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加载设备、反力装置和测量装置。加载设备应安装在桩顶中心位置,反力装置应安装牢固、稳定,测量装置应布置合理、便于测量。
连接加载设备、反力装置和测量装置的管路、线路,确保其连接牢固、密封良好,无泄漏现象。
4.仪器设备校准
对加载设备、测量装置等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满足试验要求。
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应粘贴校准标识,并记录校准结果。
七、检测步骤
1.预加载
在正式加载前,对试验桩进行预加载,预加载值为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50%。
预加载的目的是检查加载系统的可靠性,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间隙,使桩身与土紧密接触,同时读取桩顶初始沉降值。
预加载分级进行,每级加载量为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10%,每级加载后持荷5min,记录桩顶沉降量。当桩顶沉降量连续2次在每级加载后1h内不超过0.1mm时,可认为桩身与土之间的间隙已消除,预加载结束。
2.正式加载
预加载结束后,开始正式加载。正式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分级进行,每级加载量为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10%。
每级加载后持荷5min,记录桩顶沉降量;然后每隔15min记录一次桩顶沉降量,累计1h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桩顶沉降量,直至达到试验终止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3.卸载
当试验达到终止条件后,开始卸载。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加载分级的2倍,每级卸载后持荷15min,记录桩顶回弹量;然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桩顶回弹量,累计1h后卸载完毕。
八、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数据记录
在试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量、加载时间、卸载时间、回弹量等数据。数据记录应准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