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张继的愁绪。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诗人的愁绪以及这种愁绪是如何在诗歌中体现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首古诗,它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师:谁能来简单说一说,你对张继或者《枫桥夜泊》有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张继是唐朝的诗人。
生2:我好像在课外书上读过这首诗,感觉写得挺凄凉的。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那大家猜猜看,这首诗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生3:可能会写夜晚在枫桥边的景色。
生4:也许会写诗人自己的心情。
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猜测,一同走进这首《枫桥夜泊》,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诗句读得通不通。
(学生评价后,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如泊的读音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放声朗读一遍,争取把诗句读得更加流畅。
(学生朗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节奏。(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读一读。
(学生跟读)
师:自己试着按照这样的节奏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习)
师:谁再来展示一下有节奏的朗读?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跟读)
(三)理解诗句,体会意境(20分钟)
1.学习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同学们,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好像看到月亮慢慢落下去了。
生2:还有乌鸦在啼叫,天空中霜茫茫的。
师:那月落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
生3:月亮渐渐下沉,天色越来越暗。
师:乌啼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4:乌鸦的叫声很凄凉,让人觉得有点害怕。
师:霜满天是不是说霜真的布满了整个天空呢?
生5:不是,是说霜很浓,感觉天空都被笼罩了。
师:诗人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几个景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生6:很清冷、孤寂、凄凉的氛围。
2.学习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这里的江枫指的是什么?
生1:江边的枫树。
师:那渔火呢?
生2:渔船上的灯火。
师:诗人看到江枫和渔火,为什么会对愁眠呢?
生3:他心里有忧愁,睡不着觉,只能对着江枫和渔火发愁。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诗人的愁呢?
生4:愁眠这个词直接写出了他的愁绪。
师:是啊,一个愁字,道尽了诗人此时的心境。那他为什么发愁呢?让我们结合诗人的生平来想一想。(简单介绍张继科举落第的背景)
生5:可能是因为他科举没考上,心里很失落。
生6:也可能是离开家乡,漂泊在外,感到孤独寂寞。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诗人在这样清冷的夜晚,面对江枫渔火,心中的愁绪愈发浓重,难以入眠。
3.学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姑苏是哪里?
生1:就是现在的苏州。
师:那寒山寺呢?
生2:是苏州的一座寺庙。
师:在寂静的夜晚,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传到了诗人的客船上。这钟声会给诗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3:钟声让夜晚更加安静,也让诗人的愁绪更增添了几分。
生4:感觉很悠远,好像把诗人的思绪带到了很远的地方。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悠悠传来的钟声,一下一下敲打着诗人的心。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5:他可能在想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生6:也许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是啊,这夜半钟声,仿佛是诗人愁绪的寄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与哀愁。
(四)深入探究,体会愁绪(10分钟)
师:同学们,整首诗读完,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愁绪。那这种愁绪仅仅是因为科举落第或者漂泊在外吗?让我们再仔细品味诗句,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1:我们觉得诗人看到周围的一切,像清冷的夜景、孤独的自己,心里就充满了愁。
师:很好,从环境和自身的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