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理解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
了解静电的危害与应用,知道如何防止和利用静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静电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用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教学难点
理解电荷的概念及物体带电的本质。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静电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静电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静电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有趣的静电现象视频:在干燥的冬天,人们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用塑料梳子快速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动起来。
2.提问引导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都非常奇妙,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1.静电现象实例展示与分析(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总结,如:
晚上脱化纤衣服时,会有火花产生。
触摸金属门把手时,会有触电的感觉。
油罐车行驶时,车尾会拖一条铁链。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10分钟)
讲解摩擦起电
通过实验演示: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碎纸屑,观察到碎纸屑被吸引。
提问学生:为什么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呢?
讲解: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分析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的例子?为什么冬天比夏天更容易产生静电?
引导学生分析:冬天天气干燥,空气湿度小,物体表面容易积累电荷,所以更容易产生静电;而夏天空气湿度大,电荷容易被空气中的水汽导走,不容易积累,因此静电现象相对较少。
介绍感应起电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感应起电的过程:将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正电荷的吸引,向靠近带电体的一端移动,使得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负电,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正电。
讲解感应起电的概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这种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3.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0分钟)
认识电荷
讲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通过实验演示:用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到它们相互排斥;用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也观察到它们相互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总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应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解释现象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油罐车行驶时车尾要拖一条铁链?
引导学生回答: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与罐体摩擦会产生静电,若不及时导走,积累过多的电荷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车尾拖一条铁链,铁链与大地相连,能将油罐车上的静电及时导入大地,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
(三)实验探究:探究物体带电的方法(15分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江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综合二世界简史三现代世界文明学案.doc VIP
- 【精选】SOUNDCHECK使用说明.pdf
- 79博客-目录书签跳转版.pdf VIP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销售人员培训师求职个人简历求职简历大学生优秀简历模板.doc VIP
- 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题及答案(共3套) .pdf VIP
- 浙江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综合二世界简史二近代世界文明学案.doc VIP
- DB14T 2137-2020《居家养老康复服务规范》.docx
- 2024年济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中级职称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编+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