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doc

中学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

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中学实验室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主要由以下情况引发:

1.?危险化学品储存不当:如瓶装试剂密封不严导致渗漏、标签脱落或模糊无法辨认、不同性质药品混放发生反应。

2.?实验操作违规:学生或教师在演示/分组实验时,未按步骤操作(如未戴手套直接接触药品、加热时未保持通风、随意混合化学试剂)。

3.?设备设施隐患:通风橱故障未及时维修、烧杯/试管等容器有裂痕、量筒刻度模糊导致计量错误。

二、预防办法

1.?危险化学品严格管理:

建立《危险化学品台账》,记录名称、数量、购入时间、存放位置,由专人(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管理,存放在带锁的专用橱柜(实行“双人双锁”,两人同时在场才能取用)。

张贴清晰警示标签(如“腐蚀品”“有毒”),不同类别药品分开存放(如酸类与碱类、氧化剂与还原剂分柜),定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每周一次)。

2.?实验课规范教育:

每节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讲解药品特性和操作要点(如“浓硫酸需缓慢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不可直接凑近瓶口”)。

学生需佩戴护目镜、橡胶手套,穿实验服,禁止在实验室饮食、嬉戏,实验结束后洗手再离开。

3.?课前检查与设备维护:

实验前30分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共同检查:

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

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打开通风橱,测试风速);

玻璃仪器是否有裂纹、铁架台是否稳固。

发现问题立即停用并更换(如漏气的集气瓶、生锈的镊子),记录《实验设备检查表》。

三、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按以下步骤处理:

1.快速报告与现场控制

立即报告:发现者(学生或教师)第一时间拨打校内应急电话(如校长室、实验室管理员手机),清晰说明:“X年级X班实验课发生化学中毒,有X人出现头晕/呕吐症状,地点在X实验室!”

启动应急:校长或分管副校长10分钟内抵达现场,同时向上级教育局、属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30分钟内完成电话上报),通知校医携带急救箱赶赴实验室。

2.应急小组分工协作

成立4个工作组,同步开展行动:

现场抢救组(校医+实验室管理员):负责中毒师生初步救治,减轻伤害;

疏散警戒组(保安+科任教师):引导未中毒学生撤离至操场空旷处,封锁实验室区域(拉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家校联络组(班主任):联系中毒学生家长,告知医院地址和病情;向其他学生家长通报情况,避免恐慌;

信息上报组(教务处主任):持续跟踪事件进展,每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处理情况。

3.现场抢救操作细则

气体/蒸汽中毒:

1.?立即关闭正在使用的化学品容器,打开所有门窗和通风橱,将中毒者转移到走廊或操场(避免原地停留);

2.?松解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通畅,注意保暖(如披上外套);

3.?若化学品溅到皮肤,立即脱去污染衣物(避免二次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患处(如手臂、腿部)15-30分钟(边冲边轻轻擦拭,勿用力揉搓)。

口服中毒(非腐蚀性毒物):

1.?若中毒者意识清醒,立即用手指或压舌板轻触舌根催吐(注意:若毒物为强酸强碱,禁止催吐,以免灼伤消化道);

2.?催吐后让中毒者饮用少量温水(约200毫升),重复2-3次,直至呕吐物变清。

呼吸/心跳停止急救:

口对口人工呼吸:

1.?中毒者仰卧,头部后仰(避免舌头堵塞气道),施救者捏紧其鼻孔,深吸气后对准嘴巴缓慢吹气(观察胸部是否起伏),每分钟14-16次(约4秒一次);

胸外心脏按压:

1.?双手重叠,掌根置于胸骨下端(两乳头连线中点),手臂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60-70次(每秒约1-1.2次),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

注意:两种方法需交替进行,每按压30次吹气2次,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送医准备:

1.?校医或教师陪同中毒者前往医院,携带剩余药品、试剂瓶(贴好标签),向医生说明中毒时间、接触/摄入的化学品名称(如“误服了20毫升稀硫酸”);

2.?黄磷灼伤患者,创面用湿纱布覆盖(防止黄磷遇空气燃烧),避免裸露转运。

3.后续处理与秩序恢复

家长沟通:班主任在中毒者送医后30分钟内联系家长,告知:“孩子在实验中接触了XX化学品,目前已送XX医院,校医正在陪同,您可直接前往急诊室。”

环境处置:实验室管理员配合卫生部门对事故现场消毒(如用活性炭吸附泄漏的液体,通风24小时),清理的废弃物按危险废物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心理疏导:事故次日,班主任组织班会讲解“如何正确应对实验意外”,消除学生恐惧心理;校医对康复学生进行随访,确认无后遗症。

通过“预防为主、科学处置、分工明确”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化学中毒事故对师生的伤害,保障校园实验安全。

文档评论(0)

实用文档解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