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镇安春播玉米在不同温度下对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试验分析
摘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特性、土壤状况、农业技术及气候环境,而温度对这些因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探究镇安县玉米在不同温度下的产量与质量变化,旨在为提高该地区玉米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策略。
关键词:玉米;温度;产量;质量
1引言
玉米对温暖气候有着明显的偏好,并对温度的波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玉米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也反映出不同的干物质累积结果。玉米播种时,需要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10~12℃时可保障玉米发芽正常。幼苗期日平均气温宜低于18℃,有利于“蹲苗”。玉米在生长后期需要适当的高温,抽穗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5~27℃;籽粒灌浆、成熟阶段,日平均气温应保持在22~24℃,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如籽粒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处于16~25℃,有利于养分积累和运转。玉米全生育期下限温度为6~1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31℃,上限温度为40~42℃,这是玉米的三基点温度[1]。具体如表1所示:
镇安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山大岭多,层峦叠嶂,耕地少,河沟密布,水资源丰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玉米是该县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协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于2022年在该县中温区进行了区域试验,试验采用了3个品种1个对照,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进行了观察记载,在此基础上参考前人试验分析结果,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工作建议,为全县的玉米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2材料与方法
2.1基本概况
2.1.1地理及温度概况
镇安县坐落于秦岭山脉的南坡中段,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该县的最高点位于木王镇的鹰嘴石,海拔高度达到2601.6米;而最低点则是青铜关镇旬河村的河谷地带,海拔为344米,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2257.6米。镇安县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支流区域,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型,年均降水量为804.4毫米,年均温度约为12.2℃。由于地形的垂直变化明显,该地区的气候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层特征,不同高度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按地形和温差可分为低热区 (海拔在340~800米之间)、中温区(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高寒区(地处高山沟垴,海拔在1100~1600米之间)和老高山区(海拔在1500~2601米之间)。
四季的气温划分:低热区10.2~20.8℃,中温区6.9~17.2℃,高寒区3.8~13.8℃,老高山区2.2~11.9℃为春季;低热区25.7~26.7℃,中温区21.6~23.0℃,高寒区17.7~19.4℃,老高山区15.6~17.6℃为夏季;低热区9.9~21.1℃,中温区6.3~17.6℃,高寒区2.7~14.1℃,老高山区0.9~12.3℃为秋季;低热区3.1~4.9℃,中温区-0.6~-1.7℃,高寒区-1.5~-4.1℃,老高山区-3~-6℃为冬季。
四季的时间划分:通常是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四季天数相比,春、秋季多于冬、夏季。海拔越高,冬季天数越长,夏季天数越短;海拔越低,冬季天数越短,夏、秋季天数越长[2]。
2.1.2试验概况
(1)试验区设计:试验区选取的是中温区,中温区是该县耕地主要分布区,农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4.4%,地形复杂,河谷、丘陵、坡地皆有,适种玉米、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亦适于发展林牧生产。年平均气温12℃,最热
月平均气温23.9℃,最冷月平均气温-0.6℃;20℃的积温4485.3℃,≥10℃的积温3744℃;年平均降水量872.1毫米;无霜期195~214天,≥10℃间日194天。
试验具体地点位于永乐街道办栗园村,海拔720米,地力中等,灌溉条件便利,总面积15亩。
(2)参试品种:分别为农科大8号、宝单1号、敦玉518等3个品种,用在全县推广面积较大的正大999作为对照。上述品种均为国家或省(区)审定通过的品种。
(3)试验设计:按当地群众种植习惯播种执行,密度为3000株/亩,从种到收进行详细观察记载。
(4)试验管理:每一试验点选择地势地力、灌溉条件相当,采取播种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密度定苗和中耕锄草“五统一”。
(5)试验收获:成熟后按实际种植密度随机取样进行室内播种推算亩产。
2.2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录玉米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等整个生育期的日期和温度情况,并对照其株高、穗粒数及百粒重等主要性状进行记载和对比,在成熟期采摘后晒干测定玉米产量,换算成亩产量,见表2。
3结果与分析
3.1低温对玉米产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特大型船用曲轴成形的多向模锻工艺 .docx
- 《小练习6》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docx
- 2025年四川宜宾高三二模高考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pdf
- Unit 5 The Cookies Are Nice Lesson 1 同步练习(含答案) 陕旅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24) .pdf
- 尿结石评估和管理2025.docx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教案新人教版 .pdf
- 2025年初三汉字听写大赛培训题题库.docx
- 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招聘人员笔试真题 .pdf
-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阅读 高频考点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