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铜材进场验收标准技术交底
一、材料基本要求
1.材质证明文件
–需提供《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检测报告(符合GB/T5231-2023)、质量证明书(含合金牌号、供应状态、力学性能)、出厂合格证及放射性检测报告。
–进口铜材需提供海关商检报告及中文版材质证明。
–特殊用途铜材(如导电铜、耐蚀铜)需提供第三方专项性能检测报告(如导电率≥98%IACS或耐蚀性盐雾试验≥500h)。
2.外观质量验收
–表面光滑洁净,无裂纹、起皮、气泡、压折、夹杂及绿锈,拉痕深度≤0.1mm,每米允许缺陷≤2处且间距≥500mm。
–板材边缘应无毛刺,管材端口平整无变形,型材截面无扭曲。
3.规格尺寸偏差
–板材厚度允差:厚度≥0.5mm时允差±0.05mm;厚度<0.5mm时允差±0.03mm。
–管材外径允差:外径≤50mm时允差±0.2mm;>50mm时允差±0.5%(GB/T4423-2023)。
–型材长度允差:标准长度(6m)允差+50mm/-0mm,定尺加工允差±2mm。
4.物理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200MPa(硬态铜材)、延伸率≥30%(软态铜材),硬度(HV)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导电性能:T2纯铜导电率≥56MS/m,特殊导电铜材需达到合同约定值。
–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96h无腐蚀(需提供检测报告)。
二、验收标准及方法
1.几何尺寸检验
–板材厚度:使用数显千分尺(精度0.001mm)在距边缘5mm处取三点测量,取最小值判定。
–管材椭圆度:对称测量三处外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0.2mm(外径≤50mm)或≤0.5%(外径>50mm)。
–型材直线度:用1m靠尺检测弯曲度≤1.5mm/m,总弯曲度≤0.2%长度。
2.表面质量检验
–目测检查:在自然光或等效光源下(照度≥500Lux)逐根检查,抽检比例≥5%且不少于10件。
–微观检测:使用20倍放大镜抽查焊缝及边缘,无微裂纹、气孔等缺陷。
3.化学成分分析
–每批次抽样送检,检测铜含量≥99.90%(T2纯铜),杂质元素(Pb、Fe、Zn)含量符合GB/T5231-2023要求。
4.力学性能试验
–拉伸试验:按GB/T228.1-2023执行,取样方向与轧制方向一致,试件标距内无夹渣、分层。
–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计(HV)测试,三点取平均值,偏差≤5%。
5.专项性能验证
–导电铜材需用四探针法检测导电率,耐蚀铜材需按GB/T10125-2023进行盐雾试验。
三、进场验收流程
1.资料审查
–核对材质证明、检测报告、放射性检测记录,确认批次编号与实物一致。
–检查包装标识(牌号、规格、状态、执行标准)是否清晰完整。
2.抽样检测
–批量规则:≤100支全检;>100支抽检5%且不少于20支。
–留样要求:每批次保留3组试样(尺寸100mm×50mm),封存期≥工程质保期。
3.堆存与防护
–板材应平放于防潮垫木上,层间用软质材料隔离,堆高≤1.5m。
–管材需采用专用支架立式存放,避免接触酸、碱等腐蚀介质。
四、不合格品处理
1.退场标准
–化学成分超标、力学性能不达标或表面缺陷超出允许范围(如裂纹长度>10mm)的铜材,立即退场并标记隔离。
–尺寸偏差超限且无法修复者,按废料处理。
2.让步接收
–允许偏差内但等级不符的铜材,经设计单位确认后可降级用于非承力部位(如装饰线条)。
五、依据规范
1.《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4423-2023)
2.《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要求》(GB/T5231-2023)
3.《建筑工程材料进场验收规范》(GB/T50012-2024)
4.《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