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对前人制定的法制规度不应盲目效法。
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答司马谏议书;
了解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相关常识,把握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课文,并背诵
把握作者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
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决心,体会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因守旧派反对,前后两次被罢相,后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 (《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此文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神宗死后,司马光担任宰相。皇帝询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时,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皇帝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1086
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预感到王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之处甚多......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
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
“答复、回复”之意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司马光曾担任右谏议大夫
书:书信;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
“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
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字音
游处(chǔ)
强聒(guō);
用于书信开头,表明下面开始陈述唠叨不休被理解
搏之本条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不复——自辨。
通“辩”分辨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
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唠叨不休,最终也必定不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又考虑到看待指“书信往来”…….的原因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第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阐明写信原因和目的。
①“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政见不合
②“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矛盾不可调和
③“具道所以”写信原因:回应司马光的抨击,陈说推行新法的缘由。;
②语调含蓄委婉
(强聒,不宜卤莽,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暗藏锋芒(终必不蒙见察)
3、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样的形象?
有礼节、有风度、有风骨的政治家形象。;
第二段;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指教我怨恨和指责
大概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
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就没人会去阻拦他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
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阿Q正传》课件41张.pptx
- 《阿Q正传》课件49张.pptx
-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25张.pptx
-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课件.pptx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22张.pptx
- 《窦娥冤(节选)》课件27张.pptx
-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43张.pptx
- 《哈姆莱特(节选)》课件43张.pptx
- 《鸿门宴》课件44张.pptx
-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6张.pptx
- 第五周深度模型的优化.pdf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体育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体育标准预测试卷题目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政治标准预测试卷试卷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体育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英语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