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 陈艾宁.docxVIP

回延安教学设计 陈艾宁.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回延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重点)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重点)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难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贺敬之,1924生,山东枣庄人,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诗作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贺敬之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到阔别11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目睹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无比激动,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二、字词学习

搂定羊羔糜子满窑油馍气喘白羊肚

脑畔眼眶登时柳林铺

朗读课文

1.听范读。仿读。2.学生自由读。3.分组朗读,小组间竞读。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四、整体感知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1写回延安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2.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3.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4.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5.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五、合作探究

再朗读诗作,结合诗句进一步体会诗作情感。

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直接抒情

1.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延安熔炉锻造了“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二)动作描写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2.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三)语言描写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四)场景描写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第二课时

六、品味语言

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揭示了“我”和“延安”的关系。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欣喜之情,好像延安一切都有了生命,都在欢迎自己回家。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延安的巨大的喜人的变化。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浓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运用比兴的诗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比喻诗人与延安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母亲的乳汁,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七、写作借鉴

1.成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选用恰当生动的动词。

八、结构梳理

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兴奋

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感激怀念

话延安——描绘相聚场景——亲切温馨

看延安——记录崭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