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颈部肿块(Kuai)的鉴别诊断第一页,共三十页。
一、颈(Jing)部解剖颈部边界: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Tu)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第二页,共三十页。
一(Yi)、颈部解剖颈部分为三部分:颈前区—颌下颏下区(1)和颈前正中区(2);颈侧区—胸锁(Suo)乳突肌区(3)、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区(4)和锁骨上窝(5);3.颈后区—6第三页,共三十页。
一、颈(Jing)部解剖(AppliedAnatomyofNeck)颈部淋巴结:浅、深淋巴结,按部位分为颈上部、颈前区及(Ji)颈外侧区淋巴结。颈上部淋巴结:分5组:(1)枕淋巴结:收纳枕区及项上部皮肤淋巴,注入颈外侧浅、深淋巴结。(2)乳突(耳后)淋巴结:收纳颞、顶、乳突区及耳廓的淋巴,注入同上。第四页,共三十页。
一、颈部(Bu)解剖(AppliedAnatomyofNeck)(3)腮腺淋巴结:收纳面、耳廓、外耳道的淋巴,注入颈外侧(Ce)浅及颈深上淋巴结。(4)下颌下淋巴结:收纳眼、鼻、唇、牙、及口底的淋巴,注入颈深上及下淋巴结(5)颏下淋巴结:收纳颈部、下唇中部、下颌切牙、口底及舌尖等处的淋巴,注入下颌下及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第五页,共三十页。
一、颈部(Bu)解剖2.颈前区淋巴结:以颈筋膜(Mo)浅层分为浅、深两组。(1)颈前浅淋巴结:收纳舌骨下区的淋巴结,注入颈深下或锁骨上淋巴结(2)颈前深淋巴结:分5组:喉前淋巴结:收纳声门裂以上及喉的声门下区及甲状腺的淋巴;注入颈深上或下淋巴结。甲状腺淋巴结:收纳甲状腺的淋巴,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第六页,共三十页。
一(Yi)、颈部解剖气管(Guan)前淋巴结:收纳甲状腺及颈部气管的淋巴,注入气管旁及颈深下淋巴结,并与纵隔淋巴结相交通。气管旁淋巴结:收纳甲状腺、喉、气管与食管的淋巴,注入颈深下淋巴结。咽后淋巴结:收纳鼻腔后部、鼻窦、中耳、腭后部及鼻咽部的淋巴,注入颈深上、下淋巴结。第七页,共三十页。
一、颈(Jing)部解剖3.颈外侧区淋巴结:以颈筋膜浅层分(Fen)颈外侧浅、深淋巴结(1)颈外侧浅淋巴结:收纳枕、耳后及腮腺淋巴结引流的淋巴,注入颈深上、下淋巴结,也可注入锁骨上淋巴结。(2)颈外侧深淋巴结:分三组第八页,共三十页。
一、颈(Jing)部解剖a.副神经淋巴结:收纳枕、耳后(Hou)及肩胛上的淋巴,注入颈深上及锁骨上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收纳副神经淋巴结、胸上部、乳房和上肢引流区的淋巴,注入颈深下淋巴结,或直接注入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第九页,共三十页。
一、颈部(Bu)解剖c.颈内静脉淋巴结:以肩胛舌骨肌分颈深上和颈深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收纳枕、乳突、鼻咽、腭、扁桃体(Ti)及舌引流来的淋巴,注入颈深下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收纳颈深上淋巴结及颈上部淋巴结引流来的淋巴,其输出管变粗,注入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左侧),或直接注入静脉角。第十页,共三十页。
二、颈(Jing)部肿块的概论颈部肿块:颈部任(Ren)何部分组织或其间隙发生的异常肿胀、膨大或隆起。分类:按发生原因及病理,分为先天性、炎症性、肿瘤性三大类。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二、颈部肿块的概(Gai)论Skondalakis的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1.甲状腺肿块占20%,非甲状腺肿块占80%;非甲状腺肿块中,炎症及先天性疾病占20%;肿瘤(Liu)占80%肿瘤中,良性肿瘤占20%,恶性肿瘤占80%;同时与性别有关,女性约占20%,男性占80%。恶性肿瘤中,颈部原发占20%,转移瘤占80%。转移瘤中,锁骨上占80%,锁骨下占20%。隐匿性原发癌:颈部的转移癌中约20%的患者尽管进行了临床、影像学、细胞学及实验室检查,最终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发病灶。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三、颈部肿块的(De)诊断肿块的诊断步骤:问诊、视诊、触诊、听诊。问诊:详细询问病史-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鼻、咽、喉、口腔等;全身症状-发热,消瘦等。Skandalakis的“7”规律:炎(Yan)症--发病时间多在7天以内;肿瘤--发病多在7周~7个月;先天性畸形--发病多在7年以上。第十三页,共三十页。
三、颈部肿块(Kuai)的诊断视诊: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Zhang)、瘘管形成等;部位、形态、大小、表面皮肤色泽、搏动等。触诊:两侧对照比较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搏动;体位:受检者头略低,倾向病侧。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三、颈部肿(Zhong)块的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