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高灌注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行支架取栓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并发高灌注的影响因素,为现阶段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术后高灌注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42例行支架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d内是否患有高灌注将患者分为正常组(213例)和高灌注组(2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后并发高灌注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灌注组中高血压,糖尿病,中、重度血管狭窄,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占比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均高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侧支循环不良,中、重度血管狭窄均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高灌注的危险因素(OR=3.876、3.645、2.368、3.392),ASPECTS升高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高灌注的保护因素(OR=0.617)(均Plt;0.05)。结论术后高血压,高血糖,侧支循环不良,中、重度血管狭窄均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后并发高灌注的危险因素,ASPECT升高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后并发高灌注的保护因素,临床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重点观察并积极干预,降低术后高灌注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支架取栓;高灌注;血管狭窄;侧支循环不良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属于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是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类疾病。相比于传统药物干预,支架取栓凭借较高的血管成功再通率、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成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血管再通后容易引发高灌注、再闭塞等并发症,尤其是高灌注,其为经手术解除血管狭窄后,术前狭窄段血管血流量突然大幅度增加,相应供氧区域的脑组织出现高灌注状况,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或意识降低,严重时会出现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导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旨在探究行支架取栓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并发高灌注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42例行支架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⑴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关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⑵首次发病,且发病至治疗时间≤6h;⑶符合支架取栓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颅内疾病;⑵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⑶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支架取栓血管内治疗,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在右侧股动脉处进行穿刺,放置8F血管鞘组心臓用(泰尔茂株式会社,型号:RS*A80K10SQ),进行脑动脉血管造影,明确靶血管;将6F指引导管(美敦力公司,型号:LA6EBU35)于超滑导丝引导下递送至血管闭塞近处,利用神经导丝(StrykerNeurovascular,型号:带引微导管通过血管闭塞部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血栓远端情况,释放取栓支架(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型号:F,观察5min后缓慢拉出支架取栓,支架释放后,进行造影检查以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若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3]≥2b级则为血管再通,若血管未通则重复上述步骤,如3次操作后仍未实现血管再通,则行抽吸取栓补救,至效果良好,最后撤除器械,缝合血管或加压包扎,结束手术。
1.2.2分组方法分组标准[4]:⑴术后连续7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C-32S)检测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7次检测至少有1次脑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⑵经CT检测脑白质水肿累及枕叶或顶叶,或主现脑实质出血,无新发脑梗死及颞肌肿胀改变;⑶术侧出现新发头痛;⑷出现癫痫、肢体麻木、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偏盲、失语、偏瘫、构音障碍、认知功能减退);⑸术后连续7d检测血压,血压过度升高,达到收缩压/舒张压为200/100mmHg(1mmHg=0.133kPa);符合上述前2项及后3项中任意1项即可判断为高灌注。根据分组标准将其分为高灌注组(29例)和正常组(213例)。
1.2.3资料收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有、无)、高血糖(有、无)、闭塞血管类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侧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筋骨并重”理念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docx
- “土家接骨散”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docx
- 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期的影响.docx
- 鼻内镜与支撑喉镜双镜联合术式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docx
-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ocx
-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docx
- 多糖铁复合物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ocx
-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影响.docx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对患者预后的优化作用.docx
- 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关节功能及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