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草的意象.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中草的意象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

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比

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从屈原作品开始,

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这一传统在

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

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

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

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

感兴》),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

怀、怀人思绪的物象。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

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谢眺

《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

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

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

都是如此。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所以古典诗词中,

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

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

点。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

阎二十六赴郯县》),还有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

情。

同样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诗人笔下,表现总是多彩多姿。诗人常用一种移情的手

法,即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事物上。比如,“故人形迹灭,秋草向南悲”(顾况《别李别驾》)、

“上有如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别》)。实际上是人悲、人伤心,诗

人却说草悲、草伤心,这样就显得灵动含蓄,让人觉得余味无穷。在表达怀人情愫的诗句中,

还有一十分成功的、类似借代的表现手法,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绿罗裙颜色与草色相同,所以诗人就“爱屋及乌”,由于想起爱人罗裙的颜色,故而怜爱普天

下的芳草了。本是以罗裙代指爱人,继而以罗裙的颜色代指爱人,后又以罗裙颜色相同的芳

草来代指爱人了。牛希济词句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艺术流程。其实这种构思汉乐府中就出现

过:“绿袍似青草,草长条风舒。”就是以草、袍一色展开联想的。

草又常被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比

如“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高梧月白绕非鹊,衰草寒露

啼鸣螀”(陆游《秋兴》)。草在渲染悲哀气氛中的作用极强,因而在挽歌、怀古诗中,草

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前者如“荒草和茫茫,白杨亦萧萧”(陶渊明《挽歌诗》)、“春草

何茫茫,王孙旧此游”(刘长卿《过漂母墓》),后者如“君王不少见,芳草旧宫春。犹带罗

裙色,青青向楚人”(刘长卿《青草宫怀古》),“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长江流不回。日暮

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窦巩《南游感兴》)至于杜甫与崔灏的名句“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就更为人们所熟知了。

草还常常被用来寄托生命短促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在《四座且莫喧》中就已有“香草

难久居,空余蕙草残”的诗句,以香风不久、蕙草空残比喻俗人竭力追求浮名,虽博得一时

称赏,而终将归于虚无。徐干《室思》也说:“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格调也很低沉。

李贺《南园十三首》则不同,诗曰:“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尽管同样是以花草起兴,却表现出珍惜青春、积极用世的思想。至于白

居易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更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

义精神,将感伤情绪一扫而光。

作为诗

文档评论(0)

火龙果的春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