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常用香料在香精体系里的留香性能
香料的三值——香比强值、香品值、留香值扑却的定义:1-14头香,15-60体香,61-100基香“定香剂”?哪些物质可以称之为“定香剂”?“定香剂”又是如何起“定香”作用的?留香值对于香料香精的科学研究、香料贸易、调香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争议的例子——2苯甲酸乙酯,3桂酸苄酯,3麝香酊,4苯甲酸香叶酯,5苯乙酸乙酯,8水杨酸异戊酯,8水杨酸苄酯,8柏木油,8邻氨基苯甲酸乙酯,8水杨酸异丁酯,11桂酸芳樟酯,12桂酸苯乙酯,15洋茉莉醛,30白柠檬油,60柠檬醛,90乙酸玫瑰酯……怎样实验才比较接近实际情形?问题的提出
留香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种香料的“峰”可分开清楚,有现成的数据库)。做过C20M柱子(极性较高)比较,效果不佳。检测器温度250℃,分流室温度250℃。程序升温:100℃1min,10℃/min升至230℃,保持30min。气相色谱条件:柱子SE-30(低极性,与沸点、01是考虑各组香料的“可比性”。10个“香精”分别置于10个玻璃平皿中,不加盖任其挥发。这个实验是在春天做的,室温平均20℃(厦门)。把常用的292种香料“随机”分成10组配制成10个“香精”,每组香料沸点高低都有一定的配比。主要02实验
在第1、2、3、5、8、13、21、34、55、89(斐波那契级数)天分别进样测试一次。89天内挥发掉一半的香料为“头香香料”。当然,越早挥发掉一半的香料留香值就越小。“不正常”的有:丁酸乙酯、异戊酸、3-甲硫基己醇、乳酸、2,3,5-三甲基噻唑、2,3,5-三甲基吡嗪、2-辛醇、对-1-孟烯-8-硫醇、二缩丙二醇、草莓酸、甲基乙酰基呋喃、1,8-桉叶油素、甲基环戊烯醇酮、丁酸戊酯、四氢芳樟醇、风信子素、二丙基二硫、乙位松油醇、庚酸、梅青素、乙酸苯乙酯、辛酸、2,4-庚二烯醛、苯甲酸异戊酯、长叶烯、蒎诺异丁醛、丁酸苯乙酯、甲位戊基桂醛、胡椒基丙酮、橙花素、龙涎酮、乙酸十六酯等。“暴晒”:提高温度让挥发速度加快;模拟自然状态下各种香料(在香精体系里)的挥发情形;光线、尤其是紫外线的作用。“规范”操作:室温30℃时在全日照下暴晒一天。几次实验结果显示有重现性,可行。0102
暴晒1次,暴晒2次,分别进样打色谱,挥发掉一半的为“体香香料”。其余的香料都是“基香香料”。12为何做得这么细致?(如果只是为了分成3组的话,在开口置放89天和暴晒2次后分别进样做气相色谱分析就行了)——我们做这个实验的初衷是“测定”各种香料的“留香值”,数值表里的数字我们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留香值,这里不再细谈。3我们原来把暴晒3次挥发掉一半的香料也都算作“体香香料”,后来发现这一组香料的绝大多数留香时间都很长,并且都可以作“定香剂”,最终大家还是决定改成现在论文里的样子。是否妥当,希望各位参与讨论、确定。
暴晒后测定各种香料的挥发性同样也有不少“不正常”的例子:如二氢月桂烯醇、氧化芳樟醇、庚酸乙酯、二氢芳樟醇、女贞醛、樟脑、甲位松油醇、八醛(辛醛)、龙脑、四氢香叶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香茅醇、丙酸苄酯、茴香脑、香叶醛、癸醇、乙酸松油酯、乙酸二甲基苄基原醇酯、乙酸香茅酯、乙酸香叶酯、乙酸薄荷酯、乙酸异龙脑酯、乙酸二氢月桂烯酯、丙位壬内酯、甲酸香叶酯、异丁酸叶酯、辛炔羧酸甲酯、乙基香兰素、柏木脑、香柠檬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酸对甲酚酯、茉莉素等。我们试图对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作些“理论探讨”,比如说氢键的作用、络合作用、不太稳定的缩合作用等等,但都仅仅是“猜测”而已。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们把实验结果如实写成这一篇文章,让大家一起来讨论,找出答案。0102
有相当多的香料留香性能与扑却的“留香时间表”差距很大,这个实验的数据比较接近于调香实际。这个实验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的“留香值”很有意义。我们已经把它们输入最近改良的调香软件里,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证明这一套数据更加接近事实、更能指导调香实践,对各种香料“实用价值”的描述也更加客观、全面,从而直接推动了“三值理论”的发展和完善。12结论
谢谢听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