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体铁缺乏的原因
铁缺乏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全球约有1/5人口患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基本步入小康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缺乏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而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成为了突出问题,特别是铁缺乏,不但影响的地区广,而且涉及的人群多,以儿童、妇女和老年为重点易发人群。
我国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的贫血患病率为36.6%,其中城市为27.5%,农村为41.2%。
人体铁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相关因素有以下方面:
1、人体储存铁的耗竭
人体内最主要的铁储备库是肝脏、脾脏和骨髓。在肝脏,铁主要储存于肝细胞和肝内的网状内皮细胞中。在脾脏和骨髓,铁储存在网状内皮细胞中。储备铁的化学形式是铁蛋白和血铁黄素。在需要动用储备铁时,首先被利用的是铁蛋白结合的铁。
一个足月产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储备量可满足其到6个月龄的需要。但这个量的变数较大,需要看怀孕期,其孕母摄入的铁是否充足。如孕母在孕期铁摄入不足,则婴儿体内的储备铁就不足以维持那么长的时间。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出生时,体内储备铁就比较少。又加上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生长速度则要比足月儿更快。所以,储备铁一般在2-3个月内就被耗竭。因此,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要比足月产儿更易发生铁缺乏症和贫血。
DallmanPR等研究发现,在通常情况下,从6月龄储备铁被耗竭后至2岁,由于正值第一生长高峰期,生长速度快,母乳中铁含量又显著减少,以及饮食种种原因造成铁摄入不足,使铁的积累很是困难。即是日铁摄入量充足,铁储备也难以恢复。所以6月龄至2岁期间是铁缺乏发生率最高时期,属缺铁高危人群,因而也是补铁的重点人群。2岁以后,由于生长速度减慢,身体铁储备开始积累,缺铁的危险性降低,但仍高于其他人群,是关注的对象。
2、铁摄入不足
铁摄入不足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因为母乳和牛乳中铁的含量都很低。在人乳喂养的婴儿,婴儿每日从母乳中得到的铁只有生理需要量的10%左右。牛乳喂养的婴儿,从牛乳中得到的铁也只有16-24%,都显著的低于标准供给量。在6个月前,婴儿主要靠母体带来的储存铁来弥补摄入铁的不足,以满足头6个月快速生长的需要。6个月后,如没有注意给婴儿着意补充铁,缺铁便在所难免。
成人铁摄入不足主要见于素食者,或很少摄入动物性食物者。在妊娠早期,由于妊娠反应引起的食纳不佳,挑食、厌食、呕吐等也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
3、膳食铁利用率低
食物中铁利用率低是人体缺铁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以不发酵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要食物结构的人群。总体而言,食物中混合摄入的铁的吸收率约为10%。其中植物性食物中铁(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仅为3%左右,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较高,也只有约23%左右。这就是说,我们从食物中摄入的铁绝大部分没有能被人体吸收。从营养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日铁摄入量已达生理标准量,甚至略多于需求。但由于摄入的铁主要是植物性铁,吸收率太低,因而铁缺乏仍然普遍存在。
为避免铁的吸收率低的问题,对需要补铁的人群,建议多食用动物性食物,如常食用动物肝脏、血液、瘦肉这些含血红素铁高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人体铁的获取。但牛乳中含铁不高,蛋类虽含铁较高,但又因含复杂磷脂盐,其吸收率低,因而不宜当作补铁食品。通过食物选择补充铁对婴幼儿来说仍有困难,所以,铁剂的补充是必要的。
4、人体铁需要量增加
缺铁有较明显的人群特点,这与人体在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生理状态下对铁的需要量不同有关。以下生理状态下人体对铁的需要量会增加。这种情况下,如没有相应增加铁的补充,即可成为引起缺铁的原因。
(1)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要增加:儿童增长每公斤体重需要增加45mg的铁。
(2)月经所致铁流失:通常月经失血引起的铁流失约为0.5mg,但因更年期月经紊乱造成的功能性子宫出血颇为常见,出血量明显的增加,铁的流失也因此增多。
(3)妊娠期和哺乳期铁需要增加:估计孕期需要增加铁的总量为1g,20%的增加在孕期中期1/3时期,80%的增加在孕期后期1/3期间。因此,孕期补铁的重点在后1/3阶段。哺乳期,每天从乳汁中排出的铁约0.3mg,这部分铁需要额外补充。
5、某些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所引起的铁需要增加是影响人体铁缺乏的另一重要原因。而这部分原因导致的铁缺乏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涉及疾病较多,分述如下:
(1)失血性疾病:失血性疾病是引起铁流失过多造成缺铁的常见原因。失血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急性失血,如量过大,虽可通过体外输血补充,但多数情况只是补充部分失血的量,所以体内铁的流失还是存在的。如没有通过体外输血补充,则铁的流失可能严重,是必需补充的。
慢性失血性疾病要更加常见,最常见的如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和女性生殖道出血。引起这些部位出血的常见疾病有肿瘤、炎症、结石、肠道寄生虫病、痔疮、凝血障碍和内分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pptx
- 患者走失、跳楼应急预案培训.pptx
- 停电、暴雨等应急预案培训.pptx
- 医疗应急预案培训.pptx
- 医院信息系统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培训.pptx
- 针刺伤应急预案培训.pptx
- 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注意事项.docx
- 医院应急培训试题 答案.doc
- 医院应急培训试题.doc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检测与诊断管理的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pptx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