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VIP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景任务——时空穿越之旅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乐崩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尚存,社会气象尚有一种纡徐气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追求“以礼治国”,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但战国时期,社会局面发生了转变,尚武力,重攻伐,战争不断,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你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你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在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选择“霸道”,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一条是选择“王道”,用“仁”治国,以“民”为先,通过“仁治”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哪一条路更容易,而你会选择哪一条?孟子选择了哪一条路?情景任务——时空穿越之旅

学习目标壹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叁了解孟子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思想,并思考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贰赏析《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辩特点,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

01文化常识《齐桓晋文之事》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01.文化常识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时代背景

01.文化常识《齐桓晋文之事》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时代背景

《齐桓晋文之事》01.文化常识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时代背景

作者作品,有所了解

孟子名轲(约前372—约前2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景仰并弘扬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的又一名大师,后世尊为“亚圣”。他如孔子一般,收过不少门徒,率领着他们游说各国。由于各国间都以力相争,他却鼓吹以德为王,言仁义而不言利,终不能被任用,于是退而著书。

《齐桓晋文之事》01.文化常识孟子生平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生卒年月不可详考,——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出身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孟母是后世母教之典范。早年

《齐桓晋文之事》01.文化常识孟子生平15岁时到鲁国深造,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30多岁收徒讲学,到四十岁期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约有数百人。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请教治国之道。为了实施“仁政”的抱负,44岁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齐国的稷下学宫云集了天下有识之士,孟子的见解独树一帜,引人瞩目。可惜的是但齐国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中年

孟子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最终结束周游列国之旅,晚年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奠定了其“亚圣”地位。《齐桓晋文之事》01.文化常识孟子生平晚年孟子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和魏国梁惠王交往颇深,多次向梁惠王建言。梁惠王接受了孟子的重民之道和仁义主张,施行仁政,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公元前289年冬至,孟子去世,享年84岁,葬于邹国境内(今邹城市城东北约12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即今孟子林。邹国人因孟子去世十分悲痛,废除了在冬至日贺冬的习俗(“邹人因哭孟子而废贺冬之礼”?)。

导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仁政孟子主张施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种黎民不饥不寒,老者安享晚年之乐的小康景象。他对当时某些统治者的行为提出尖锐的批判,甚至斥责为“率兽而食人”(《梁惠王》),同时对君主的个人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离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